...应二年而死。十五动而一止者,知肾肝心脾四脏皆无气,期一年而绝也。)新注云∶上言脉之动止,未知诊切何部而取据,谨按《素问》《难经》云∶每于平旦寅时,日未出,饮食未进,血气未乱,医者可以存神定意,心无外驰,诊于指下,右手寸口,默数脉息至止,以决之...
...布局,小儿脉息至数等等,各持已见,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日:“凡诊小儿,既其言语不通,尤当以脉为主,而参以形色、声音则万无一失。”足见小儿脉诊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年龄与至数 小儿的年龄与脉搏的至数有直接的关系,故持脉之道,必先明小儿年龄...
...宋代医药学家。字审元。成都华阳人,一说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后迁居成都。世代为医,元佑(1086-1094)曾从师于李端伯。为人诊疾,且不论贵贱,更不避寒暑风雨,有召必往。经多年收集整理,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脉症分析:肾水亏损日久,肝火旺于一时。先天之本不固,藏血之脏失养,致肝火上逆,血菀于上。乃《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此为大厥,厥则暴死”之候也。病至于此,须防大厥之成。治当滋阴补肾,平肝熄风。拟建瓴汤加减:生地24g 山药15g...
...,上头下项,行身之背,经气绝则筋脉短缩,故截眼反折。戴眼者,黑珠全上,但见白睛也。瘈,筋急。疭,筋缓也。色白者,肺气败也。肺金为寒水之母,其色白。寒水主藏,绝汗出者,寒水不藏也。《难经》:六阳气俱绝,即腠理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
...作者:李中梓 朝代:明 年份:公元1642年 卷一 脉之名义 气口独以为五脏主 脉辨至数 日夜五十营 诊贵平旦 寸关尺之义 三焦分发三部 重轻审察 阴阳辨别 内经分发脏腑定位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政运有不应之脉 人迎气口 脉分四时六...
...热未去,脉微躁者,慎不得刺治也。 热病发热甚者,其脉阴阳皆竭,慎勿刺,不汗出,必下利。 诊人被风不仁痿蹶,其脉虚者生。(《巢氏病源》云∶虚数者生。)坚急疾者死。 诊癫病,虚则可治,实则死。又云∶脉实坚者生,脉沉细小者死。 癫病脉搏大滑者,...
...必先望其气色,次则闻其音声,次则问其病源,次则诊其脉状,此先后之次第也。近世医者既自附于知脉,而病家亦欲试其本领,遂绝口不言,惟伸手就诊,而医者即强为揣摩;若揣摩偶合,则信为神手,而揣摩不合,则薄为愚昧。噫嘻!此《内经》所谓“妄言作名,为粗所...
...误区二:古今论脉之书,多侧重于脉象而忽视诊法。诊法是诊脉的起点和过程,是根本;脉象是终点和结果,是枝叶。此即医圣仲景所言"驰竞浮华,不固根本者是也。"古代名医柯琴亦曾感叹而言:"自有《脉经》以来,诸家继起,各以脉名取胜,泛而不切,漫无指归。夫...
...觏其书。自《聊斋志异》出,而一切稗官野史咸为搁笔,后之说部莫有能登其堂哜其胾者。解子子镜,绩学士也,年逾知命,未尝领一衿。其磅礴郁积,无所发抒之意,每寓之于文,久之,裒然成帙,名曰《益智录》。乙卯秋,携以相示。余适养疴空斋,倚枕翻阅,半皆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