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论选要》曰∶夫口者,脾之窍,诸经多有会于口者。盖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为之运化津液,以养五气,节宣微爽,五脏之气偏胜,由是诸疾生焉。故口疮者,乃脾气凝滞,加之风热,治当清胃泻火。冯鲁瞻曰∶口疮者,心脾蕴热也。小儿阴气未生,阳气偏盛,又因...
...内外全科,校订方书,取名《证治准绳》,以备后学参考,可谓详悉,大有功于世。独于痘科悖谬之极,或假手于庸医,亦未可定。他如《金镜录》、《痘科正宗》、《痘疹心要》、《痘疹会编》等书,岂止数十家,非无一节之长,一论之是,一方之妙,然皆择焉而不精,语...
...医学丛书。清·王琦辑。刊于1767年。共辑集宋、元、明、清时医着十二种(另附一种)。计有《医学真传》、《质疑录》、《医家心法》、《易氏医案》、《芷园臆草存案》、《伤寒金镜录》、《痎疟论疏》、(附《痎疟疏方》)、《达生篇》、《扁鹊心书》、《...
...医学丛书。清·王琦辑。刊于1767年。共辑集宋、元、明、清时医着十二种(另附一种)。计有《医学真传》、《质疑录》、《医家心法》、《易氏医案》、《芷园臆草存案》、《伤寒金镜录》、《痎疟论疏》、(附《痎疟疏方》)、《达生篇》、《扁鹊心书》、《...
...余屈首受医,日惟有事于《素》、《难》、《病源》、《病机》、《甲乙》等书,俯而诵,仰而思,希心融贯前哲秘旨而未逮也。若彼《局方》《袖珍》《惠济》等集,间用之参考,而不敢执泥。至临症,务虚心察受病之因,始敢投剂,亦未尝执方以合病。以故执方之夫...
...余于癸巳秋,得桐乡陆定圃先生《冷庐杂识》书板,既已补其残损,订正以行世矣。先生精于医,识中所采岐黄家言,正复不少,窃以先生于医学必有所心得,爰益购求先生之遗书,于乙未春,得《再续名医类案》若干卷,继又得《冷庐医话》若干卷,俱手抄本未付梓者...
...也。余常以《素问》六气之理,惟张长沙能造其微,他如金元诸家,亦时有着述,而暑之专论,代鲜及之,学人无可矩式,岂《卒病论》阙佚而失之耶?抑以暑病盖寡,而遗而弗取耶?次复怪今之医士,畏难而乐易,避深而就浅,日习《温病条辨》、《温热经纬》诸书,询...
...者,未尝不可望而知也。至望其舌,尤属紧要。盖病在脏腑,医非卢扁,何能视见?而有可见者,除二便外,则舌为要。舌之可推测者最多。《伤寒舌鉴》三十六舌,不可不晓。《张氏医通》加至一百二十舌,其绘图大半以苔之裂纹为辨,以为精详,实多造作,徒乱人意耳...
...。如王安道、朱彦修辈,《本草衍义》、《病治八要》、《奇效良方》、《药用君臣》等论,则凡可以翼医者,通考附前,便于观览。· 医道以脉为先,苟不明脉,则无以别证。今世医言脉者,多以《脉诀》七表八里九道为名,左心小肠为宗。部位错乱,而诊候必不准矣...
...同邑张梦庐学博千里,医名隆赫。道光间,应闽浙总督无锡孙文靖公之聘,至闽时,公患水胀已剧,犹笃信草泽医,服攻水之药,自谓可痊。张乃详论病情,反复数千言,劝其止药。私谓其僚属曰∶元气已竭,难延至旬日矣。越七日果卒。其论大略云∶专科以草药为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