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注解伤寒论条辨[M].第1版.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122. [10]钱潢.伤寒溯源集[M].第1版.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7:342. [11]陆游.老学庵笔记.丛书集成初编[M].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据津逮...
...各数两,分等。粗捣,作方囊,贮半合,系衣带及头。若注船,下暴KT?,以和此共带之,又临入船,刻取此船,自烧作屑,以水服之。附方《子母秘录》治尸注。烧乱发如鸡子大。为末,水服之,瘥。《食医心镜》主传尸、鬼气、咳嗽、?癖、注气,血气不通,日渐...
...者,葛根汤;不下利,但呕者,葛根汤加半夏。既不下利,何以仍用原方?是原方只治合病,并非治下利也,前文何必特署下利字样?此类宜详思之。前人只说三阳合病,皆有下利,绝不说合病所以下利之故。此之谓半截学问。总之,读《伤寒论》,只当涵泳白文。注家...
...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盖《伤寒论》不过随举六经所现之症以施治,有一症而六经皆现者,并有一症而治法迥别者,则读者茫无把握矣。此书以经络病因,传为疑似,条分缕析,而后附以诸方治法,使人...
...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注』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不复释。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注』详见《伤寒论·少阳篇》内,不复释。妇人中风...
...二字。以下依精義合併。 (四)精義「之」作「物」。 (五)精義誤「而」為「四」。 ReturntoPage10 Page13(一)「土」字依王注改。 (二)「水」字依王注改。 ReturntoPage13 Page14(一)「應」字依王注改...
...别论。夫曰“应别”,则《伤寒论》之专为寒,因可知已。向尝谓仲景为寒因尽其变者以此。...
...《伤寒论》太阳篇,大书寒因三条。先中风者,是于有寒有热之邪据其一端言;次伤寒者,以寒之正言;终温者,则以热而兼寒之病,就其所兼言。寒因必列此三者而始备。温与风温虽殊,其为不即发而名温则不殊,故合为一条,而统冠之以太阳病。太阳病则头项强痛矣...
...或合二字为一,故书“HT ”为“HT ”,或再省为卒。今书卒病,则杂病字也。汉 刘向校中秘书,有以赵为肖,以齐为立之说,皆从省文而至于此,与杂病之书卒病无以异。今存《伤寒论》十卷,《杂病论》亡矣)之不传矣,何能知有六经证治乎?即《条辨》、《...
...内容却被后世文献代代相承地辑录和保存下来。 最早引录《明堂经》一书的是魏晋时期的《针灸甲乙经》,但由于《甲乙经》是一部类书,因而没有按《明堂经》原型抄录;唐代政府曾两次下令重修《明堂经》:一为甄权撰修之《明堂图》,一为杨上善奉敕撰注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