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此皆迹兆不灭,为人所疑,虽获隐遁,令世志未厌,又不得返旋故乡,游栖靡定,深所恨,恨意在于此。此自是《太清尸解之法》,那得比太极之化遁乎?高卑绝轨,良有由也。 ◎太极真人诫 太极真人诫:夫传受此,虽年多者,所谓道初起耳。上古之世平,当...
...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大罗天矣。即太上无极虚皇大道君之所治也。 《大洞经》曰:大冥在九天之上。盖谓冥气极远,绝乎九玄,惟读《大洞玉经》者可以交接,然后玉帝乘丹霄而启道,太冥披绿霞而朗焕也。《元始经》云:大罗之境,无复真宰,惟大梵之气,包罗诸天...
...《内景》云:“勿令七祖受殃患。”但不许以道传于非人,即七祖受其殃也。今言当有何患,是亦依道奉行,保无殃咎也?夫上仙以元气为宗,中仙以丹术为本,下仙以药术为首,量此三者,夫何以久!皆以勤劳神,饵金服石,动费货泉,失于归寂,盖不得自然之理,乖于...
...,賊民興,喪無日矣。《詩》曰:‘天之方蹶,無然泄泄。’泄泄,猶沓沓也。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故曰: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二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
...。 貨殖第六十二(一) 范蠡曰(二):「計然「一」云:「旱則資車,水則資舟(三),物之理也。」」 白圭曰(四)「二」:「趣時若猛獸鷙鳥之發。故曰:吾治生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三」是也。」 《漢書》曰(五):「秦漢之制,列侯、...
...周而复始,穷则反本。 2 三教:《乐稽耀嘉》曰:“颜回向三教变,虞夏何如?”曰:教者,所以追补败政,靡弊溷浊,谓之治也。舜之承尧,无为易也。“或曰:三教改易,夏后氏始。高宗亦承弊,所以不改教何?明子无改父之道也。何以知高宗不改之?以周之教承以文...
...陆曰:“郑云:‘名《燕义》者,以记君与臣燕饮之礼,上下相报之义也。’”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燕义》者,以其记君臣燕饮之礼,上下相尊之义。此於《别录》属《吉事》。”案《仪礼目录》云:“诸侯无事,若卿大夫有勤劳之功,与群臣...
...友善,至是咸倾朝同赋诗以饯之,近代未有此比。君之四代祖至於大父,为诸王掾属者七人,历尚书郎、给事中、侍御史者二人。君之先君崇文学士府君有文集十卷,《注�文选异义》二十卷、《汉书》十卷,自述文集二十卷。元昆修书学士显府君文集十卷,撰《词苑丽则》...
...其所不取者。其说近是。故今且从诸本,而考其真伪异同之说,以详注于其下。其甚伪者,即虽不载其文,而犹存其目,使读者犹有考焉。其《石刻联句》遗诗文等,则从方本录之,以补《外集》之阙。又诸本有《遗文》一卷,方本亦多不录,今亦存之,以附于后。) ...
...,玄黄罗列,非世所有,不能一一知其名也。两卷素书,上题曰《九天太上道经》。明生亦竟不敢发舒视其文也。唯供给洒扫,守岩室而已。至于服玩,亦不敢窃窥之,亦不敢有所请问。 如此五年,愈加勤肃,辄不怠惰。夫人谓之曰:汝可谓真可教也,必能得道者也。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