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于陶署(陶署 山东省馆陶县衙。)。语及岐黄学,夫子曰:昌邑黄坤载先生医术,仲景而后一人也。乾隆间,四库馆中校纂诸臣知医者寡,故其书虽已著录(著录 指黄氏医籍录于《四库全书总目录提要》。)而卒未大显。子其为我访求未刻之书以来,毅识...
...嗟予小子。幸获伏读。敢不宝惜。徐 曰。谨按文献通考二百二十二卷中。金匮玉函经八卷条下。晁氏曰。汉张仲景撰。晋王叔和集。设问答。杂病形证脉理。参以疗治之方。仁宗朝。王洙得于馆中。用之甚效。合二百六十二方。据此并前林序云。依旧名曰金匮方论。则...
...国语辞典 書寫軍令、軍功的簿冊。 史記.卷一一九.循吏傳.子產傳:「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 漢書.卷五十.馮唐傳:「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
...总医院管辖,1894年6月26日李鸿章拟《医院创立学堂折》奏请设立,于本年校舍落成,正式招生开学,委任林联辉为第一任总办(校长),以原有的医院作为实习医院,同时正式改名为北洋医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官办的近代西医学校。1900年,因义和团运动而...
...继承祖业。 由于祖传医籍甚多,杨氏有机会广泛浏览,特别对针灸学更为关注,深感“诸家书弗会于一”,因此将《集验医方》与诸家医籍中之针灸论述,“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为天、地、人卷,题曰《玄机秘要》。”杨氏不仅...
...受益。清代前、中期,医学趋于普及与升华发展的时期,王清任躬身于人体解剖,著有《医林改错》,反映了“中国医界大胆之革命论者”的开拓进取精神。上述的这一切,是中国古代医学波澜壮阔的历史梗概。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是...
...国语辞典 本子、冊子。 三國演義.第一○八回:「乃令一舌辯之士,齎捧冊籍,赴吳寨見諸葛恪。」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九回:「英領事在冊籍上一查,沒有這個人的名字。」...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总结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多部专著分期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科学的分期上应注意以下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这就是首先必须充分反映出医学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实质和特点;其次,要考虑到中国科学技术史和文化史特点的相对一致性;再次,是...
...殷仲堪之语也。然崔氏所援诸书。若大小前胡汤。金牙散。并称出胡洽。疗骨蒸苍梧道士方后。载苏游玄感论。又载峦公调气方。刘涓子甘草汤。则知是书。决非晋人所着。至加减理中丸。是崔氏采阮河南等方论者也。〔王氏(勃)医语纂要〕(艺文略。作医语纂要论。)...
...三大名医”,遗著有《医方经验汇编》。 无言先生少习经史,后随父学医,悟性高而精勤不倦,耽于经典医著,尤喜钻研仲景学说。十八岁应诊,鉴于当时西学东渐以及中医界衷中参西派的影响,1920年至沪兼习西医,内科师从俞凤宾博士,外科受教于德籍名医淮都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