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首先提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论断,将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观察所得的复杂症状,归纳为提纲挈领的十九条病机,作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
...热入血室”,在临床上绝不可能像书上所记载的那样证证俱备,非常典型,因此要从临床实际出发,抓住“热入血室”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灵活遣方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又要善于顾正;治内伤既要善于扶正,也要善于顾邪。又认为邪之伤人,每因人而异,治与不治,往往取决于正之能否胜邪。实践证明:邪盛者治之尚易,正衰者理之较难,所以一再强调既要辨邪,更要识正。(二)立法精简,治理分明:“先议病,后议穴。”盖法有定而...
...里热证),阳明病中又分白虎汤证(里热证)、三承气汤证(里实证)等。3.按疾病的病因病机不同而分不同的证型。如《素问·痹论》谓:“其气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又如《金匮要略》肺痿分虚寒证和虚热证。古代医家这些辨证分型...
...之间的相互消长。因此,病因与血瘀,在周围血管病的发病概念上,具有“因”与“果”的关系。中医对“病”与“证”的认识,有因病、因人、因时而异的动态发展观念,所以因瘀治瘀、执活血化瘀大法通治一切周围血管病,虽有一定疗效,但不完全符合中医传统的“辨证...
...、小便黄等里证,巨,此即为表里同病。表里同病,一般多见于表证未解,邪已人里,或病邪同时侵犯表里,亦有旧病未愈,复感外邪所致。 2.表里转化 表证、里证还可以相互转化,即所谓“由表人里”和“由里出表”。表证和里证之间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主要...
...各科多系统内伤杂病,如辨证准确,常应手取效。但应用小柴胡汤,必须要思路清晰,理法明了,方可圆通活用。在《伤寒论》中应用小柴胡汤有一个关键条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101条),不少医家或医者对此解释不一。笔者认为,要...
...并用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针砂散等配合使用。1979年4月以后,偶有双眼视物不协调,双眼上胞轻微浮肿。继续调理,以期巩固。【按语】文例与本例,西医辨病均属“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但按六经辨证,则有所不同,故其立法处方,也随之而异。前例睑废,证属...
...实践中去检验,看看是否真有道理,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二、辨证入手,首重辨病:金氏说认为中医只会辨证、不会辨病实在是一种误解。中医是讲辨病的,有许多疾病中医与西医的认识基本一致,病名也相同,如感冒、中暑、痢疾、疟疾等;有的病名不同而内容是一致...
...有10多分钟。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辽宁省五家“全国百佳医院”之一。早在两年前,这家医院就率先在辽宁省提出“人性化服务”理念,要求所有医生不但要看好病,还要给患者“讲病”。给病人看病不得少于10分钟,对门诊病人“讲病”不得少于5分钟,让患者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