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下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解剖名称。谓足阳明之经筋,统管眼之下部。隋·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三:“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阳明则为目下纲。”...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566.htm

不死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传说可使人长生不死药物。《韩非子》:“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这类传说从养生角度体现了人类要努力把握自我命运一种早期尝试,含有一定积极因素。...

http://qihuangzhishu.com/166/969.htm

天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②精气别称。出《黄帝内经太素》:“天癸,精气也。”③元阴、元气别称。《类经·脏象类》:“故天癸者,……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④月经代名词。如《妇人大全良方》有“天癸过期”之说,即指月经后期。现极少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94/441.htm

平肝熄风治早期高血压_【中医宝典】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早期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痛,晚期可表现为眼底、心、肾、脑等脏器损害。  除了遗传因素外,祖国医学在《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中就有“诸风掉眩,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7355.html

第三章第一节壮医药萌芽_【中医宝典】

...骆先民便逐渐意识到,有些植物对人体有毒,而有些则能治病,从而促成了原始医药萌芽。我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传说,这不仅是中药(汉药)起源论述,壮族古代医药起源自然也是遵循这一规律发展起来。到了先秦时期,壮医除了针刺疗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94.html

“隐曲”含义种种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含义却大不相同。 1.指肢体运动。《素问吴注·风论》言:“俯首谓之隐,鞠躬谓之曲,肾脉入肺中循喉咙,故不利于隐,隐则喉痛也。肾脉贯脊,故不利于曲,曲则脊痛也。” 2.指大小二便。《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太素》多赞成这种说法。如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328.html

高士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玉章。金城(今甘肃兰州)人。与弟子罗济川等合撰《素问直讲》(又名《黄帝内经素问详注直讲全集》九卷(1867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270.htm

《黄帝内经》谈养生_【中医宝典】

...不肖”都是一样。 3.摄生方法,归纳四项《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将养生调摄方法归纳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也就是说养生应做到:①适应周围环境,避免外邪侵袭。②锻炼身体,强壮体魄。③节制饮食,注意起居。④保养精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448.html

五运六气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见于《内经》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

http://qihuangzhishu.com/44/142.htm

五运六气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见于《内经》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10-0.html

共找到847,17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