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诮〔1〕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2〕 十二月 〔1〕 《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为知人写字五幅,……为达夫……又一幅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此诗在书赠坪井芳治时,题款...
...题《呐喊》〔1〕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2〕 三月 〔1〕 《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三月二日:“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于夜写二册赠之。《呐喊》云:‘弄文罹文网,……。’” 〔2〕 积毁可销骨 语出《史记·张仪列传...
...《俄罗斯的童话》〔1〕 高尔基所做的大抵是小说和戏剧,谁也决不说他是童话作家,然而他偏偏要做童话。他所做的童话里,再三再四的教人不要忘记这是童话,然而又偏偏不大像童话。说是做给成人看的童话罢,那自然倒也可以的,然而又可恨做的太出色,太恶辣...
...发表时共有四段,总题《编完写起》。后来作者将第一、二两段合为一篇,改题《导师》,末段改题为《长城》,编入《华盖集》,本篇是其中的第三段。 关于新性道德问题的论争,鲁迅还于一九二五年六月一日写了《编者附白》,现编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2〕...
...西滢的《闲话》广告为证,节抄无趣,剪而贴之--“徐丹甫先生在《学灯》里说:‘北京究是新文学的策源地,根深蒂固,隐隐然执全国文艺界的牛耳。’究竟什么是北京文艺界?质言之,前一两年的北京文艺界,便是现代派和语丝派交战的场所。鲁迅先生(语丝派首领)...
...,鲁迅于上海校毕记。 【注解】 〔1〕《壁下译丛》 鲁迅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八年间译的文艺论文的结集,一九二九年四月上海北新书局出版。计收论文二十五篇,其中十七篇在编集前曾分别发表于当时的报刊(《莽原》周刊、《语丝》周刊、《莽原》半月刊、《...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一来信 鲁迅先生: 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康缪尼斯脱〔2〕不采取退兵政策以预备再起,而乃转向军事投机。他们放弃了城市工作,命令党员在革命退潮后到处暴动,想在农民基础上制造Reds以打平天下。七八年来,几十万勇敢有为的...
...,原题于《淞隐漫录》重装本首册扉页,无标题、标点。末钤“旅隼”印。 《淞隐漫录》,笔记小说,清代王韬著,共十二卷。多记花精狐魅、奇女名娼故事。光绪十三年(1887)秋附《点石斋画报》印行时,配有吴友如、田子琳绘制的插图。鲁迅购藏的画报本,...
...借用同文的话,“可又严紧透顶了”。 这文的动机,从开首的几句,可以知道直接是因“一种姓‘大’的副刊上一位‘姓×的’”关于“文人无行”的话而起的。此外,听说“何家干”就是鲁迅先生的笔名。 可是议论虽“对透”,“文”的“界说”虽“严紧透顶”,但正...
...所处是什么环境,只要“以无产阶级的意识,产生出来的一种的斗争的文学”就是,直截爽快得多了。但他一看见“以趣味为中心”的可恶的“语丝派”的人名就不免曲折,仍旧“要问甘人君,鲁迅是第几阶级的人?”〔13〕我的阶级已由成仿吾判定:“他们所矜持的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