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彷徨》 (1933年)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三月 《鲁迅日记》1933年3月2日,诗中“独”作“尚”。 ...
...十一月十五日,鲁迅附记。 【注解】 〔1〕本篇连同《竖琴》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九年一月《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一号。后作者将本篇前三段稍加修改,收入《竖琴》单行本后记。 〔2〕B.Pilyniak 即毕力涅克。曾于一九二六年夏来中国,在北京、...
...湖南长沙人。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任北洋军阀段祺瑞临时执政府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提倡尊孔读经,反对新文化运动。一九三一年起,他在上海执行律师业务,曾为陈独秀、彭述之等案担任辩护。一九三四年五月四日《申报》刊载他的《国民党与国家》一文,谈及...
...救护车呼啸着奔赴机场,搭乘下午飞往上海的航班。据护送者之一、北京造血干细胞库主任金辉介绍,“救命血”在昨天下午6点抵达上海。晚上7点30分,已经完成所有移植前预处理的河南患者开始接受移植。只用了10多分钟,从晓晔体内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就全部输入了...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一九三二年十二月由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铨等发起组织的进步团体;总会设上海,继又在上海、北平成立分会。该组织反对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积极援助政治犯,争取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它曾对国民党监狱中的黑暗实况进行调查并向社会...
...文艺年鉴社”名义编选,上海现代书局出版。“鸟瞰”,指该书中的《一九三二年中国文坛鸟瞰》一文,它歪曲鲁迅鼓励青年艺术家创作大众化作品的意见说:“苏汶……对旧形文艺(举例说,是连环图画)的艺术价值表示怀疑。因辩解这种怀疑,鲁迅便发表了他的《...
...的短信的时候所做的,从上海寄到北京,却又在陈先生的信已经发表之后了,但其实还是未结束前的话。因此,我要请章周二先生〔5〕原谅:我便于词句间换了几字,并且将《附白》除去了。大概二位看到短信之后,便不至于以我为太专断的罢。 六月一日。 【注解】...
...苏局仙(1882~1991年)是中国历史上末代秀才、苏东坡28世孙,有“上海第一老人”之称,上海南汇人。年少时勤奋好学,24岁时曾中秀才,以教书为生。善写诗,存稿二万余首,有《蓼莪居诗存》、《东湖山庄诗稿》等诗集问世。尤擅书法,1979年...
... 〔2〕北新书局 一九二五年成立于北京,翌年迁设上海,曾发行《语丝》、《北新》、《奔流》等期刊,曾出版鲁迅的著译多种。 〔3〕很长的批评 指钱杏邨所写的《饥饿》一文,载于一九二八年九月《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九期。 ...
...未必一定完全可靠的罢,然而,也一定能有医师所诊察不到,出乎意外,而其实是十分真实的地方。 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三日,鲁迅记于上海。 【注解】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参看本书《附记》。《草鞋脚》,鲁迅应美国人伊罗生之约和茅盾...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