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行补泻的依据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1、明辨经络施行针灸首先要熟悉经络理论灵枢·本输说:“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指出针刺补泻法的运用即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针灸的作用主要是调理气血以达到...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10.htm

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经络学说的基本理论。后世除在对奇经八脉的认识方面较之内经有所发展外基本上都是遵循内经的定论可以说中国古代经络学说在内经时代已基本完善。 2、关于经脉系统发现过程的讨论 经脉系统当初是如何被发现的?这是中国医史研究至今争论未决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99.html

方剂学的成就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努力探索中医学发展的同时吸收了一些近代西医药学的知识编写出一些汇集中西医的验方著作从方剂学方面为中西医的汇通做了初步尝试。这一时期方剂学研究的特点是由博返约理论研究深化。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下:费伯雄医方论费伯雄著于1865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55.htm

王惟一开创了针灸学的腧穴考试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先河_【中医宝典】

...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纂集旧闻订正讹廖”做了不少校勘考证工作对后世学习内经原文起了加深理解的作用并进一步完善了经穴理论图经、石碑、铜人三者虽然形式各不相同但内容一致石碑起到了保存图经内容的作用。铜人对经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53.html

王惟一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针灸医学的贡献有三一是考定明堂针灸与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二为铸造针灸铜人模型三为刻图经于石。从图经、石碑、铜人的编绘制作可以看出使经穴理论规范化是王惟一主要学术思想之一。王惟一在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weiyi/index.html

叶志诜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东卿、廷芳湖北汉阳人。其学多精于养生亦通针灸。所医书甚多计有神农本草经赞观身集颐身集绛囊撮要信验方录五种经验方咽喉脉证通论合称汉阳叶氏丛刻医类七种现有刻本行世。...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788.htm

玉龙赋(聚英)_针灸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九种之心痛;赤带白带求中极之异同。又若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目昏血溢肝俞辨其实虚。当心传之玄要究手法之疾徐。或值坐闪疼痛之不足此为难拟定穴之可祛。管见以便诵读幸高明而无哂诸。此赋总玉龙歌要旨尔歌见三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cheng/1043-5-6.html

题辞_金匮玉函要略述义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先教谕金匮义。系于晚年定本。是以极其精核。无须赘述。惟不肖受读既尚。时有管见。又诸家方论。扩充经旨者。其偶尔失载。亦间有之。赵以德衍义。周扬俊补之。题曰二注。近代朱光被有正义之作。俱出于先教谕下世之后。并其粹。皆标记在义上层。不敢谓...

http://qihuangzhishu.com/766/1.htm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新安医学精华丛书评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归纳总结了新安医学的方药成就介绍了新安医家44首原创方剂、40味常用中药阐述了新安医家对药物性味功效等的独特见解和灵活变通运用。 针灸分册对新安针灸医家在理论学术和临床上的特点作了分析对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汪机针灸问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91.html

当代中医藏象理论的反思_【中医宝典】

...我国传统医学中最早明确提出“藏象”概念的是中医第一经典伤寒杂病论演绎成六经(六节藏象)系统模式。 当代中医教材撷取内经五行框架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类比、归纳、推演而成现行藏象理论迄已数十载师徒相授固执不变。先师许济泽曾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9.html

共找到868,64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