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之府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语。故胸中大俞,在背上杼骨之端,足太阳之大杼穴也。自大杼而下,肺俞在三椎之间,脊骨一节为一椎,俗本皆作焦,非。心俞在五椎之间,膈俞在七椎之间,肝俞在九椎之间,脾俞在十一椎之间,肾俞在十四椎之间。皆挟脊骨两旁相去...
...凡着灸治病,才住火,便用赤皮葱、薄荷二味煎汤,温温淋洗灸疮周回约一、二尺以来,驱令逐风气于疮口内出,兼令经脉往来不滞于疮下,自然疮坏疾愈。若灸疮退火痂后,用桃树东南枝梢,青嫩柳皮二味,等分煎汤,温温淋洗灸疮,此二味,偏能护灸疮中诸风。若疮...
...道门《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故事 一、关于《丹医秘授古脉法》的抄本 二、《丹医秘授古脉法》的内容 《丹医秘授古脉法》 前言 太渊脉第一以穴名也。 离经脉第二 守灵脉第三 趺阳脉第四 人迎气口脉第五 青龙脉第六 太冲脉第七 龙曜脉第八 神阙脉第...
...紫宫 一穴,在华盖下一寸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七壮。主饮食不下,呕逆烦心,上气吐血,及唾如白胶。乳根 二穴,在乳下一寸六分陷者中,仰而取之。灸五壮。主胸下满闷,臂肿及乳痛也。《华佗明堂》云∶主膈气不下食噎病。正人形第五图(图)少冲 二穴,...
...十一、五脏背 十二、诸经标本气街 八卷 \ 经络类 十三、三经独动 十四、井荥经合数 十五、十二原 十六、五脏五六腑六 十七、脉度 十八、骨度 十九、骨空 二十、十二经血气表里 二十一、诸脉髓筋血气溪谷所属 二十二、五脏之气上通七窍阴阳不和乃...
...凡着灸疗病,历春夏秋冬不较者,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瘥。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甲乙经》云∶灸疮不发者,用故履底灸令热,熨之三日即发,脓出自然愈疾。今用赤皮葱三五茎,去其葱青,于 灰火中煨熟,拍破,热熨灸疮十余遍,其疮三日...
...病人在灸治过程中发生的晕厥现象。多因体质虚弱,情绪紧张,或艾炷过大,壮数太多,火力过猛所引起。《神灸经纶》:“着火有眩晕者,神气虚也,仍以冷物压灸处,其晕自苏。”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参见晕针条。...
...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十问》里,曾假托战国名医文挚与齐威王(姓田名因齐,一作婴齐,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互相问对,共同讨论了睡眠问题。齐威王提出:“子之长卧何邪?”意即您为什么要重视睡眠。文挚回答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
...素问.至阳在七椎节下间.俯而取之.针五分.灸三壮.明下云、七壮.筋缩在九椎节下间.俯而取之.针五分.灸三壮.明下云、七壮.脊中一名神宗.在十一椎节下间.俯而取之.禁灸.灸令人腰背伛偻.针五分.得气即明堂作脊俞.一名脊中.在十一椎中央.接脊在...
...风,半身不遂,捉物不得,挽弓不开,肘臂偏细。《秦承祖明堂》云∶主大人小儿遍身风疹,皮肤痂疥也。侧人形第二图(图)后溪 二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者中。灸三壮。主 疟寒热,目生白翳,肘臂腕重,难屈伸,五指尽痛不可掣。岐伯灸法∶疗脚转筋,时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