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外、上 阴:在里、内、下 2、辨别证候的阴阳属性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为总纲。 阳――表、实、热 阴――里、虚、寒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
...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颜切脉,先辨阴阳。”,还说“阳病治阴...
...所谓要者,得其纲领也。知其要者,一以贯十,十以贯百,可千可万,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内如妇人妊娠章云∶怀身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泻劳宫。类而推之,则知八月有手阳明之当养不养矣。十月之中,各分主养之脏腑,而各有当...
...产后 疟,在初产时绝少,即胎前久疟淹缠,产后里气通达,无不霍然。即有半月内外,寒热往来,每日应期而发,或一日二三度,其症类疟,皆由产后气血虚损,阳虚作寒,阴虚发热,或昼轻夜重,或日晡发热,或有汗,或头有汗而不及身足。此乃元气虚弱,孤阳绝阴...
...李杲曰︰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故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而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又各有标本焉。以病论之,先受为本,后传为标。故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否则邪气...
...。更有兼症,随其病而治之。其半身不遂,四肢不仁,亦属类中分岐。一切方药,须于各种医书查阅,予只论其源头,方概不录。...
...不解于心,愿卒闻之。岐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参天地而应阴阳也,不可不察。(人与天地相参,所以为三也,应阴阳义如下文。)足太阳外合于清水,内属于膀胱,而通水道焉。(此下以经脉配经水,盖欲因其象,以辨血气之盛衰也。足太阳经内属膀胱,是经多血少气,故...
...阴阳交并,二者乃热病表里俱实者之诊法也。其表里俱实,而复相连互曰交,续自厘清曰并。阴交者,里实较盛,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并阳则初似阴交,而复得汗,脉渐静,以里散表解也。阳交者,表实较盛,故脉常躁盛而不得汗;并阴则初似阳交,而一得汗散热即...
...平衡是其宗旨,从古到今论阴阳的书籍不可胜数,但细加分析,都不全面,我想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古人的思想必竟有局限性,二是今人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敢越雷池一步,下面我将向大家讲解无极易理论中的阴阳观。 1、 对立性 阴阳是相互对立的,如果太极是...
...客问内经阴阳别论所言.二阳之病发心脾.三阳为病发寒热.一阳发病少气诸例.俱论脉法之阴阳.王太仆误作经脉注解.观其提纲.悉从脉有阴阳一句而来.次言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即仲景大浮数动滑为阳.以五脏之脉.各有大浮数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