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久病缠身、高年体虚之人,舌脉相比,脉诊的意义更大。同时浮、中、沉三候中,沉候更为重要,更能反映人体内部的真实情况。如久病之人,面红,心烦,口渴喜饮,汗多,脉象却细弱无力,证似阴虚火旺,实属气阴两虚。既不能单纯作阴虚论治,更不能用一派苦寒...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7;(2):18摘要:中年老体质弱的冠心病者其病机多数是本虚标实,故治疗须用人参等补气养血、益肾健脾之品。对于单纯患冠心病而属于阳虚湿阻和阴虚夹痰的患者如何治疗呢?1.多选用四逆合苓桂术甘汤,加人参、丹参、水蛭...
...刘××,女,26岁。北京某机关干部。【病史】从幼儿起,常年腹泻,已迁延二十余载,北京××医院诊断为慢性肠炎。经中西医长期治疗未愈。1978年8月初来诊,按太阴虚寒证泄泻论治,三诊病愈。【一诊】1978年8月1日。腹时痛,喜温喜按。下利稀薄...
...刘××,女,26岁。北京某机关干部。【病史】从幼儿起,常年腹泻,已迁延二十余载,北京××医院诊断为慢性肠炎。经中西医长期治疗未愈。1978年8月初来诊,按太阴虚寒证泄泻论治,三诊病愈。【一诊】1978年8月1日。腹时痛,喜温喜按。下利稀薄...
...不得归经。脉症分析:言其虚,血非淡红清稀,且不自汗,不气短,显非阳气虚弱;言其瘀,少腹不痛,更无压痛,舌不暗,脉不涩,一无宿瘀之蛛丝马迹。今血色鲜红质黏,‘心烦少寐,颧赤舌红,口苦口臭,六脉细数,显属阴虚血热。逼血妄行。治宜滋阴清热,凉血...
...崩者血暴下成块,如山冢 崩。漏者经绵延不止,如漏卮难塞。《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阴络伤则血内溢,盖血行络中,汇于冲脉。冲为血海。非阳盛搏阴,致损内络则不至横决而下。且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凡忧思怒劳,激动五志之火,皆能损络,使...
...重在明辨虚实,分证论治,防止疽毒内陷。 1.内治 (1)风热蕴结证 证候:肿块初起,上有粟粒状脓头,痛痒相兼,并逐渐形成多个脓头:伴有恶寒、发等全身症状;苔薄黄,脉微数。 治法:散风清热。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2)火毒炽盛证 证候:...
...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瘦燥体质。病理变化可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1)初期:湿毒下注(炎症感染期)。此期患者病程较短,多因平素嗜饮烈酒或嗜食辛辣厚味,加之房事不洁、感染湿毒,蕴湿生热、湿毒下注精室而发。(2)中期:湿毒郁阻(炎症进展期)。湿热...
...作者:林佩琴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一 序二 序三 重锓类证治裁序 序四 自序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 凡例 卷之首 内景综要 卷之一 中风论治 中风脉候 附方 中风脉案 伤风论治 伤风脉候 附方 伤风脉案 ...
...序 序四 自序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 凡例 卷之首 内景综要 卷之一 中风论治 中风脉候 附方 中风脉案 伤风论治 伤风脉候 附方 伤风脉案 伤寒治要 经腑论 伤寒脉案 温症论治 温症脉候 附方 温症脉案 风温脉案 冬温脉案 热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