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用辛热药治寒证,但寒反而更严重,这不是属于外感寒邪的寒证,而是肾阳(真阳)不足的虚寒,所以应该温补肾阳。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辛热药治寒证,但寒反而更严重,这不是属于外感寒邪的寒证,而是...
...臂的外侧。《素问·骨空论》:“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
...人体部位名。指大腿的外侧面。《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病证名。发于足背部之痈疽。《疡科选粹》卷一:“发于足趺名曰阳疽。”证治参见脚发条。...
...脉学名。即脉搏只见于寸部,而关尺两部均无脉动。《伤寒论·平脉法》:“寸脉不至关,为阳绝。”...
...“体”,一般是指实体或实质;“用”则是指作用和机能。肝为藏血之脏,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内寄相火,为“风木之脏”,容易动风化火,肝又主管筋(肌腱)的活动,这些功能,作用以及病理的情况,从阴阳的观点来分析,是偏于动、偏于热的,属阳。...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阳毒之病,少阳甲木之邪也。相火上逆,阳明郁蒸,而生上热。其经自面下项,循喉咙而入缺盆,故面赤喉痛,而吐脓血。脏气相传,五日始周,则犹可治。七日经气已周,而两...
...指头部。人体十二经脉中,手三阳的经脉是从手走向头部,足三阳的经脉是从头走向足部,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
...按∶古方书谓阳毒者,阳气独盛,阴气暴衰,内外皆阳,故成阳毒;谓阴毒者,阴气独盛,阳气暴衰,内外皆阴,故成阴毒。二者,或伤寒初得,便成是证;或服药后变而成之。阳毒治以寒凉,阴毒治以温热,药如冰炭,何乃仲景以一方治之乎?其曰阴毒去雄黄、蜀椒,...
...生理学名词,指五脏的阳气。《素问·汤液醪醴论》:“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