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温疗法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概述」 温疗法是在毫针针刺后,在尾加置艾柱,点燃后使其热力通过身传至体内,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此法始见于东汉时张仲景的《伤寒论》。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对此法叙述较详:“其法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上,以艾灸之,多以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65.html

古代针灸用的是几_【中医宝典】

...一般是九种具。用的最多的是毫针。各有各的用处,视具体情况而定。灸一般用艾叶。 明·李蓇(公元16世纪)用4年的时间编撰写成了《刺灸心法要诀》等。这些宝贵的医学遗产,是我们后人进行临床继承,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这些验穴,穴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40.html

_针灸疗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体泛指一般用来针刺身体各部位经脉,穴位的针刺疗法。 【体】 泛指一般用来针刺身体各部位经脉,穴位的针刺疗法,是与耳针等相对而言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755.html

散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千金》鬼散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千金》:鬼散【处方】鬼针草苗、鼠粘草根。【功能主治】割甲侵肉不愈。【用法用量】捣鬼草苗汁及鼠粘草根,和腊月猪服敷之。【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三○○...

http://zhongyaofangji.com/g/guizhensan_57075.html

疗法_器具技法_【中医宝典】

...口疗法,是针刺口腔粘膜上的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脏腑通过经脉与口密切联系:足阳明经“环唇”,足厥阴经“环唇内”,手阳明经“挟口”,足阳明经“出挟口”,足阳明经别“出于口”,冲任之脉“络唇口”,督任二脉会于口。因此,五脏六腑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162.html

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圣济总录》橘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橘汤【处方】臭橘不拘多少。【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牙齿疼,久不愈。【用法用量】每用1合,水1碗,煎5-7沸,热漱牙疼处。【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http://zhongyaofangji.com/j/juzhentang.html

怎样定留时间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婴幼儿形体弱小,脏腑气血未克,不留,应疾入疾出浅刺;儿童期发育还未成熟,神气怯弱,难以承受外界刺激,留时间要短;青壮年体质强,患病时,一般来说正气盛,邪气衰,经治疗易康复,留时间可短;老年人士般来说年老体弱,患病时正气衰,邪气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497.html

夜寒微薄罗裳,无限思量。全诗赏析【古诗名句大全】

...出自:宋辽金秦观的《画堂春·春情》类型:抒情原文如下: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薄罗裳,无限思量。...

http://wenxue360.com/mingju/1019.html

皮内疗法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皮内是以特制的小型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临床需作较长时间留的病症,可采用本法。皮内具皮内是用不锈钢特制的小针。有颗粒型、揿钉型两种:颗粒型(麦粒型):一般长约1cm,柄形似麦粒...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3-0.html

膝风_《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红肿名为鹤膝风,阳陵二穴便宜攻。阴陵亦是神通穴,到方知有俊功。阳陵泉∶在膝外辅骨下一指陷中。横阴陵泉,入二寸,看病补泻。阴陵泉∶在膝内辅骨下空陷中。横阳陵泉。又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是穴。二...

http://qihuangzhishu.com/300/57.htm

共找到39,7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