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当时的教育质量不高,影响医学教育的发展。三、洛克菲勒基金会“中华医学基金会”与中国医学教育辛亥革命前后是我国近代教育体制重大转变的时期,封建科举制度被废除,近代西方教育制度被引入,就医学教育而言,国家、地方、及私人开办的新式医学校陆续建立...
...的进步,特别是在以下五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战略研究加强,发展目标与任务进一步明确。“十五”期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参与下,国家对中医现代化发展、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中药现代化产业推进、中药产业国际化等专题进行了系列的战略研究。在以上述...
...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饮食营养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饮食生活方面对食养食疗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饮食营养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在著作方面出现许多专业工具书,如食养食疗、保健医疗食品类书和辞书等。同时,...
...中医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海派大文化环境背景下形成的,所以百家荟萃,群芳争艳也是海派中医的一个基本特点,海派中医的这种特点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方面,上海在近代开埠之前,其本土就已经存在诸多颇具影响的地方医学流派,比较著名者如世居青浦,...
...,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四诊的研究,以脉诊和舌诊的发展尤为突出。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濒湖脉学》,摘取诸家脉学精华,详分27种脉,编成歌诀,便于诵习。清代李延星《脉诀汇辨》、贺升平《脉要图注详解》等把脉学与生理、病理及证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病理变化规律的科学技术,中医药学都应加以吸纳和利用,而不应拒斥。近代以前,中医几乎把所有的科技成果,都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操作过程,其中不乏外域传入的成分。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有历代流传下来的医药著作为证。就此而论,中医堪称古代科技的结晶。...
...面色观察来推测五脏病变和吉凶。同时随着文化的发展,针药知识也得到发展,从而扩大了给药的途径和方法。 理论体系确立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我国最早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系统地...
...1865~1926),名泽周,江苏孟河人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学有渊源,先受教于其兄松溪(费伯雄之徒),继受业于圩塘马仲清,又从巢氏习外科,故通晓内科及外、咽喉科。丁氏先行医于苏州等地,后徙居沪上,先后设诊所于仁济善堂及凤阳路等处,临证多佳效,声誉...
...。现有弘治刻本、嘉靖二十八年(1549)刻本、万历刻本、日本正保二年、承应三年刻本,1985年江苏科技出版社点校本等10多种。 王氏学宗丹溪,把朱、李(东垣)的学术经验融合起来,参以本人心得体会和临证经验而成是书。全书共6卷。卷1~3为医...
...的历史经验》《中国回回医学史稿》《回回医学临证举要》《六经辨证医案》《试解吉益东洞之疑》等论文。他曾于1994年应邀参加由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与美国中医药学研究院在北京合办的学术交流,并在会上获奖。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