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诀》中曰“浮小为濡”。又本集《脉有相似宜辨篇》中曰∶“濡与弱,皆细小也。濡在浮分,重按即不见也;弱主沉分,轻取不可见也。”如此则濡脉不得与沉脉并见,而此处又何以并称耶?考诸《内经》云∶“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因思“而濡”二字,形似“...
...作者:黄琳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脉原 脉名 脉类 寸关尺脏腑部位 诊法 平脉 病脉 主诸病脉 可治病脉 诸可治病脉 死脉 诸病死脉 奇经 内经切脉之图 浮 洪 虚 芤革 散 微 沉牢 伏 实 迟 缓 数 结 促...
...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吐利发汗,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凡血色有辨,固可以察虚实,亦可以察寒热。若血浓而多者,血之盛也;色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大概之易知者也。至于紫黑之辨,其证有如冰炭,而人多不解,误亦甚矣。盖紫与黑相近,今人但见紫色之血,不分虚实,便谓内热之甚,不知紫赤鲜红浓而成片成条者...
...墓之时.其脉当毛.于此而见洪脉.则为当藏而不藏.冬季乃建丑之月.是火方养之时.其脉当石.于此而见洪脉.则为不当旺而即旺.二者虽土寄旺之时.然三阴用事.而脉犹见洪.是为阳邪乘阴.在表则有头疼身痛.四肢浮热等证.在里则有大便不通.燥粪结涩口干等...
...杏仁、厚朴苦温理脾,豆卷,薏仁,赤苓,通草淡渗利湿,正合(内经)湿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淡渗之旨也。伤湿条辨第二伤湿汗多,头额不痛,而肢节欠利,渴不引饮,身热脉大,此湿渐化热。宜用杏仁、厚朴、连翘、黄芩、豆卷、滑石、通草、芦根、鲜荷叶、枇杷叶...
...尽,脉平而不躁急为准。仍须用下,庶免反复,要知此邪乃天地间至恶之气,必须除恶务尽。以大承气为主方,随症加减,减至单用元明粉为极轻。总以三候之内为率,若延至三候以外,必自利红水,肠胃已烂,必死无疑。余历验心得,以验苔之滞腻,干而无津之苔,凭此...
...连翘、元参两清气血,人中黄、牛黄丸清营透邪,庶无遗漏之弊。风温条辨第五风温舌绛干焦,神清脉数,而热不肯解,此热劫胃阴。宜用复脉汤去姜桂,加鲜斛、白芍、地骨皮、梨汁、蔗浆等味,甘凉养阴也。神清脉数,病退之象。然热不解,而舌绛焦黑,并无苔腻,是...
...脉浮紧恶寒,谓之伤寒;脉数寒少热多,谓之温病;脉缓恶风,谓之伤风;脉盛壮热,谓之热病;脉虚身热,谓之伤暑。医者不可不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