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原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
...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龟虽寿》 原文如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赏析 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写成...
...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原文如下: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赏析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其六》 原文如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赏析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
...出自: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原文如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
...出自:中唐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赏析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本来只是练习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
...出自:初唐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原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
...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
...出自:先秦诗人佚名的《击壤歌》 原文如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赏析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