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疾尺·灵枢·黄帝内经

...血;尺坚大,脉小甚,少气,俛有加,立死。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

http://www.wenxue360.com/guji/1118.html

脉和脉的含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的含义是血脉经络,诊脉是对血脉经脉的检查,由开始的全面检查包括经脉、络脉、经水、经筋、皮部等的全面了解,而不是单纯的脉动,最主要的是包括色诊或与色诊有一定的交叉,逐步形成独立的脉动。 自今天而言中医所指脉的脉当然是脉的跳动的表现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6.html

太阴脾经_《圣济总录》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溏泄食不化,女子漏下不止,可灸三壮。针入三分。昔宋太子善医术,出游见孕妇,之曰∶此一女也,令徐文伯亦之,曰∶此一男一女也,太子欲剖之,文伯乃以针泻三阴交,补手阳明合谷,应针而落,故妊娠不可刺。漏谷二穴,亦名太阴络,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22/1534.htm

的综合研究的专著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脉学和舌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于四的综合研究,亦有不少专著。 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之一的《四诊法》,内容虽偏重于切脉,但也详实地记述了五官、色脉、声、问病、辨舌等诊察方法。《医宗金鉴·四心法要诀》(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3.html

学用经方须重视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腹具有客观性与重复性强的特点,可弥补舌、脉之不足。 ●张仲景对腹证非常重视,在判断病位、阐述病因、分辨病机,以及确定治疗原则上多有对腹证的应用。 ●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论述,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682.html

太阳问答二_《伤寒寻源》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中或然或不然之证.故但散见于诸条.而不入提纲之内.至温病之不恶寒者.以温病由里而出表.虽见太阳病.其病因本不关太阳.故微有别.按内经云.巨阳者诸阳之属.其脉连于风腑.故为诸阳主气.夫手太阳小肠.为受盛之官.太阳膀胱.为州都之官.小肠受...

http://qihuangzhishu.com/725/37.htm

什么是厥阴病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临床以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 【概念】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临床以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厥阴病为六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00.html

太阳问答二_《伤寒寻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或然或不然之证.故但散见于诸条.而不入提纲之内.至温病之不恶寒者.以温病由里而出表.虽见太阳病.其病因本不关太阳.故微有别.按内经云.巨阳者诸阳之属.其脉连于风腑.故为诸阳主气.夫手太阳小肠.为受盛之官.太阳膀胱.为州都之官.小肠受...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xunyuan/725-6-33.html

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脉为脉象诊察的方法。 【脉】 脉象诊察的方法。又称“切脉”、“按脉”或“持脉”。检查者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切按被检查者桡动脉的寸口部,探查脉象的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27.html

单手诊脉是脉的最大误区_【中医宝典】

...读贵报1月17日第七版思健先生《脉里的误区》一文,深有感触,文章简短,文笔流畅,把当今某些脉里的误区揭露到位,入木三分。不过,“用脉搏的均匀度,以分促脉、结脉、代脉或微脉、散脉”一节值得商榷。古籍载:数而有止为促,迟而有止为结,止不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258.html

共找到81,87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