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六大误区_【中医宝典】

...“盲人名医”,才是真正的高悟性人才吗?绝对不是! 勤求己过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当学而无绩,则责己之过,很少怀疑所学之非。其实学脉难有收获,关键在于古今传习之脉理法尚不完善,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对"平人脉象"论过于侧重于脉象的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3.html

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_《中藏经》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夫人有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皆见于形证,脉气若非诊察,无由识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不虚不实,以经调之,此乃良医之大也。其于脉证,具如篇末。...

http://qihuangzhishu.com/161/25.htm

学用经方须重视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并不局限于腹部,还应包括胸部。 ●掌握腹的部位、手法、患者体位等对经方的学习和应用至关重要。 腹是切诊的一种,为切按诊察患者胸腹部一定部位所表现出的某些病理性反应征,即“腹证”的一种诊断方法。正如清末医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所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682.html

热科学理论解析舌机理_【中医宝典】

...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采用热科学理论与方法。运用红外热像仪,对中医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他生物参数进行合理的分析处理,分析说明了中医舌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采用非接触方法直接测取物体温度场的精密仪器,其特点是快速、实时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906.html

如何对待《内经》的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理解《内经》的脉是脉的形成过程,它在内容丰富多彩的同时,反映出在它前一个时期的起源的内容和在它之后深化、统一等进一步完善的素材和基础的意义。 脉是医经一派的成就和待色之一,它记载于现传世的医经著作《内经》之中这是中医典籍中最古老最...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7.html

《四心法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专着。即《医宗金鉴》卷三十四。编者以四言歌诀的形式,简要地介绍中医望、闻、问、切四,末附修正《素问》脉位图及订正《素问脉精微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02.htm

《脉理宗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三卷,补集一卷。清·张福田撰于1868年。作者认为:“脉必以《内经》为正宗”,遂着此书。首录《内经》脉,详加注述。次以仲景脉及诸家脉学理论予以补充发挥,并分述30种脉之形象、主治,以及足脉、脉、内照图说等。现存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83.htm

《脉理宗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三卷,补集一卷。清·张福田撰于1868年。作者认为:“脉必以《内经》为正宗”,遂着此书。首录《内经》脉,详加注述。次以仲景脉及诸家脉学理论予以补充发挥,并分述30种脉之形象、主治,以及足脉、脉、内照图说等。现存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38.htm

太渊脉第一以穴名也。_《丹医秘授古脉》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一、所:太渊脉实为肺脉,但因肺朝百脉、脉会太渊、肺主气、司均衡、为血帅、开于寅、得气最先,故太渊以候人身上下,此不过脉象也。晋王叔和以后把各脉出入部位亦置于此,误人非浅。然单太渊只能考各经之“象”而尚不能究其“形”也。二、部位:太渊...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6.htm

_《养生导引秘籍》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本无言理自如不拘动静,理自如如。犹知自是众经枢圣人所设万论千经,说不可及,乃无枢要也。人有颖悟玄玄趣若得悟玄中深趣,即真道之谛理也。秘向心头作妙符法者,心源之妙符,起生死之大。非轻取轻傲求,非躁挠所能知,非讹所能学,非念诵而至,非步...

http://qihuangzhishu.com/709/165.htm

共找到238,33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