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草(宋《图经》)【集解】颂曰︰生筠州山冈上。二月生苗,独茎,高一尺。叶似艾叶,圆而长,背有白毛,面青。五月采苗用。时珍曰︰陈嘉谟《本草蒙筌》以此为蕲艾,谬矣。苗【气味】微苦,有小毒。【主治】解风劳,治身体痛。与甘草同煎服,不入众药用(...
...释名 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 (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 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
...释名 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 (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 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
...释名 朔吊。接骨草。 气味 酸、温、有毒。 主治 手中偏风,取蒴翟叶,用火烤热,厚铺床上,趁热睡卧。叶冷则换。冬月取根捣碎,熬热后用。 风湿冷痹。治方同上。 寒湿腰痛。治方同上。 脚气胫肿内痛。用蒴翟根研碎,加酒醋一起蒸熟。封裹肿痛处,...
...释名 朔吊。接骨草。 气味 酸、温、有毒。 主治 手中偏风,取蒴翟叶,用火烤热,厚铺床上,趁热睡卧。叶冷则换。冬月取根捣碎,熬热后用。 风湿冷痹。治方同上。 寒湿腰痛。治方同上。 脚气胫肿内痛。用蒴翟根研碎,加酒醋一起蒸熟。封裹肿痛处,...
...别录》)、龙衔(《广雅》)、垂珠。颂曰︰隋时羊公服黄精法云︰黄精是芝草之精也,一名葳蕤,一名白芨,一名仙人余粮,一名苟格,一名马箭,一名垂珠,一名菟竹。时珍曰︰黄精为服食要药,故《别录》列于草部之首,仙家以为芝草之类,以其得坤土之精粹,故谓之...
...荩草(音烬。《本经》下品)【释名】黄草(《吴普》)、绿竹(《唐本》)、草时珍曰︰此草绿色,可染黄,故曰黄、曰绿也。、,乃北人呼绿字音转也。古者贡草入染人,故谓之王刍,而进忠者谓之荩臣也。《诗》云︰终朝文》云︰草可以染黄。《汉书》云︰诸侯绶...
...复盆子(《别录》上品)【校正】自果部移入此。【释名】(《尔雅》。音奎)、(《尔雅》)、西国草(《图经》)、毕楞伽(《图经》)、大麦莓当之曰︰子似复盆之形,故名之。宗奭曰︰益肾脏,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如此取名也。时珍曰︰五月子熟,其色乌...
...盐汤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6、婴儿吐乳。用蓬莪茂少许,加绿豆大的一粒盐,放入乳一合中煎开几次,去掉渣滓,再加两粟米大的牛黄一块,给病儿服。很有效。 荆三棱 释名 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
...鼠曲草(《日华》)【校正】并入有名未用鼠耳,及东垣《药类法象》佛耳草。【释名】米曲(《纲目》)、鼠耳(《别录》)、佛耳草(《法象》)、无心草(《别录》)、香茅(《拾遗》)、黄蒿(《会编》)、茸母。时珍曰︰曲,言其花黄如曲色,又可和米粉食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