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黄竟以此起家,为教育厅小官,遂编《越风》〔2〕,函约“名人”撰稿,谈忠烈遗闻,名流轶事,自忘其本来面目矣。“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3〕,然一遇叭儿,亦复途穷道尽! 【注解】 〔1〕 本篇据手稿编入,约写于一九三六年,原无标题。 许绍棣...
...人情也?贽《论朝官阙员状》云:“顷之,辅臣鲜克胜任,过蒙容养,苟备职员,致劳睿思,巨小经虑。”此乃谏德宗不任宰相,亲治细事之词也。)贽居忠州十余年,常闭门不出入,人无识面者。避谤不著书,习医方,集古今名方,为《陆氏集验方》五十卷,卒于忠州,年...
...成为懒人享福的地方。 中山大学也还是无意义。 不过使国内多添了许多好看的头衔。 结末的祝词是:我先只希望中山大学中人虽然坐着工作而永远记得前线。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三月广州出版的《国立中山大学开学纪念册》“论述”栏,...
...《我也来谈谈复旦大学》文后附白〔1〕 为了一个学校,《语丝》原不想费许多篇幅的。但已经“谈”开了,就也不妨“谈”下去。这一篇既是近于对前一文〔2〕的辩正,而且看那口吻,可知作者〔3〕和复旦大学是很关切,有作为的。所以毫不删略,登在这里,...
...笞二百系笞一百之误〔1〕 记者先生〔2〕: 我在《又是古已有之》里,说宋朝禁止做诗,“违者笞一百”,〔3〕今天看见副刊,却是“笞二百”,不知是我之笔误,抑记者先生校者先生手民〔4〕先生嫌其轻而改之欤? 但当时确乎只打一百,即将两手之指数,...
...“某”字的第四义〔1〕 某刊物的某作家说《太白》不指出某刊物的名目来,有三义。他几乎要以为是第三义:意在顾全读者对于某刊物的信任而用“某”字的了。〔2〕但“写到这里,有一位熟悉商情的朋友来了”。他说不然,如果在文章中写明了名目,岂不就等于...
...财神了。 二月十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分两次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一日、二月十二日北京《京报副刊》。 本篇第一节发表后,即遭到廖仲潜、潜源等人的反对,作者为此又写了《咬嚼之余》和《咬嚼未始“乏味”》二文(收入《集外集》)予以反驳,可...
...目录 《内经拾遗方论》集灵膏 《内经拾遗》集灵膏 《活人方》集灵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内经拾遗方论》卷一:集灵膏【处方】生地 熟地各860克 人参(去芦)枸杞子各5C0克 麦门冬(去心)620克 天门冬(去皮、心)牛膝各250...
...《未名丛刊》是什么,要怎样?〔1〕 所谓《未名丛刊》者,并非无名丛书的意思,乃是还未想定名目,然而这就作为名字,不再去苦想他了。 这也并非学者们精选的宝书,凡国民都非看不可。只要有稿子,有印费,便即付印,想使萧索的读者,作者,译者,大家...
...倘若真能有这样的一个,就更佳;倘若这一个又是爱人,就更更佳。“爱人呀!”这三个字就多么旖旎而饶于诗趣呢?正不必再有第四字,才可望得到奋斗的成功。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北京《莽原》周刊第一期。 〔2〕 两大...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