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又称脚弱。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于脚而成。其症先起于腿脚,麻木,疼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胫红肿,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言语错乱。治宜宣壅逐湿为主...
...about]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
...□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黄帝内经》中涉及药物不多,现结合古今研究予以解析如下。 1.醪醴 出自《素问·汤液醪醴论》(以下前已注明者不再标出)。醪为浊酒,醴为甜酒,均是古代含有酒成分的一种饮料,用以治疗疾病。为五谷酿成而未经蒸馏或...
...,乃血虚而有湿热也,治宜四物加柏。筋动转而痛者,乃血受实热也,治加桃仁、芩、连;有痰流注,加竹沥、姜汁、南星是也。李曰∶湿淫所胜,治以苦温。以苦辛发之,透关节胜湿为佐;以苦寒泄之,流湿清热为臣。故主当归拈痛汤一方治之。中脚膝论 自内,喜、怒...
...得土金之冲气,兼禀乎天之阳气,故味辛甘性温无毒。入心、肾二脏,及胃、小肠、膀胱,祛寒散结之要药,而为霍乱诸疝之必需。大茴香,入心。肾二脏,及小肠、膀胱。主肾劳疝气,小肠吊气挛痛,理干湿脚气,膀胱冷气肿痛,开胃止呕下食。为诸痿霍乱捷方,补...
...①经脉名称之一。有阴气旺盛的意义。因为其位于三条阴经的最表层,故《素问·阴阳离合论》有“太阴为开”之说。参见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条。②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即文台外侧稍上之处。《奇效良方》:“太阴上红脉现,伤寒之候,主壮热鼻塞。”参见文台...
...致死亡;治疗气病与风疾,医药虽然大抵相同,然而人性各异。脚气、头风、上气,常须服药不断,其余则隋病情发动,临时治之。患风气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时节,要得通泄、即可不患重症,(《旧唐书•张文仲传第141,卷191,中华书局1975年月日第一版...
...致死亡;治疗气病与风疾,医药虽然大抵相同,然而人性各异。脚气、头风、上气,常须服药不断,其余则隋病情发动,临时治之。患风气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时节,要得通泄、即可不患重症,(《旧唐书•张文仲传第141,卷191,中华书局1975年月日第一版...
...致死亡;治疗气病与风疾,医药虽然大抵相同,然而人性各异。脚气、头风、上气,常须服药不断,其余则隋病情发动,临时治之。患风气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时节,要得通泄、即可不患重症,(《旧唐书•张文仲传第141,卷191,中华书局1975年月日第一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