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西药结合_【中医宝典】

...药学与医学,是构成医药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方面。二者的区别在于各有侧重;联系则在于互为依存。没有药学,医学则失去其防治作用的物质基础;没有医学,药学则失去作用对象。 中西药结合,共同构成中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结合,将会产主统一、新型的医药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02.html

诀辨惑论_《诀乳海》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诀之来旧矣.今复有议其非者.何也.以其言浅而意深也.惟其言浅.故厌常喜新之徒.乃以诀为不足法.反出言以诋毁之.惟其意深.故冒昧鲜识之徒.随众附和.望洋而退避之.是以王氏之说终不明.而为诀之一大厄也.余幼自孩提.即闻先大人尝诵此诀.长而...

http://qihuangzhishu.com/928/4.htm

中医脉象之弦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不若紧之搏手。”此说在概念上却不清楚,因为弦和紧不单是力度问题,它们的形象亦是不同的,如按《医碥》的说法有力的弦就都成为紧了,这是不对的,这种说法可能还要比何氏早,因为在李时珍的《》上已经有“紧言其力弦言象”之说。 不过宋元以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5.html

中医脉象之微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主要内容还都是正确的一致的。《辑要》引董西园日:“微为气血不足之象,以指按之似有如无,衰败之况也。凡之不甚鼓指,体损小者,即是微,若至有无之间,模糊影响,证已败矣,虚极之也。”意见是微有程度上的不同,这是诚然的,但说不甚鼓指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4.html

从《脉经》起诊在病机方面的缺憾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有利于普及,其他人的有关著述,亦无不采用这种形式,都是自以为有功于,不知在客观上起到极不利与医学的事实。《濒湖脉学》的浮主病是:“浮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6.html

诊的起源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对历代法和今后的研究发展亦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就是说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的时代,亦就是“医经”-派。但所谓扁鹊法是否就是后来的诊“...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8.html

明清以来对辨病机研究的进展(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到明清时医学家,尤其是那些深通理论的学者,在这方面不断作出新的成绩,尽管他们不一定知道这是具有和辨证上的方向性的意义。 尽管自《脉经》以来在各种著作中一直在引用古脉学的有关病机的内容,甚至亦提出一些新的内容,但他们对以来伺病机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7.html

中医脉象之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不应当有浮,细等条件,但馓为一个专业用名它在“约定俗成”之中具有了这种解释,这是专业性质的“诘训”如按一般字义解释虽合于字书,但对于专业来说却成为“穿凿附会”。另外弱与濡在字义上亦是相通的。但在论时却不可,道理亦是一样。 《脉经》以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8.html

诊--大小肠部位的探索_【中医宝典】

...杨吉老者,泗州人,以医术闻四方。有儒生李氏子,弃 业,愿娶其女,以受其,执了婿礼甚恭。吉老尽以精微告之。一日,有灵璧县富家妇有疾,遣人邀李生以往。李初视云:‘肠胃间有所苦耶?’妇曰:‘肠中痛不可忍,而大便从小便中出。医者皆以为无此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3.html

冲任督带四与胞宫_《中医妇科》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胞宫是体现妇女生理特点的重要器官,它与脏腑有密切的经络联系和功能联系。冲、任、督、带四属“奇经”,胞宫为“奇恒之府”,冲、任、督三下起胞宫,上与带脉交会,冲、任、督、带又上连十二经脉,因此胞宫的生理功能主要与冲、任、督、带四的功能...

http://qihuangzhishu.com/81/10.htm

共找到96,30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