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又案古代道家言,往往以水喻。管子水地篇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基也。水者,地之血脉,如筋脉之通流也。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其说老子相参证。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4.html

道教哲学与中医药学发展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显而易见。就中国文化历史而论,由于社会实践中问题所引发,对抽象和身体力行成为思想家所研究具体内容。以老子为代表道家以规范自己理论体系,并直接影响了《易传》形成和歧黄之术理论体系。表现在哲学思维上形成了所谓医易相通...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38.html

支遁禅学思想意义

...支遁作为魏晋时期中国佛教代表人物,其思想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由于多种原因,学术界对支遁佛学思想研究多集中在他即色论逍遥论和西方净土思想等方面,对其禅学思想研究却相对薄弱,这也影响到对支遁佛学思想及其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403.html

知要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谓浑一之妙也。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九针之,小之有内,则内者为小,针小也。故知针小者,小之穷也。大之则无外,针之大有外,者为大①,针大也。故知针大者,大之极也。①者为大,人卫本注曰:此前疑脱则外二字。深不可为下,针...

http://qihuangzhishu.com/106/80.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传》:,昭乎其如旦醒,窘乎其如夜暝。⑷指养生道理。《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⑸指医生诊病反技艺。《素问·玉版论要》: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在于一。⑹...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432.htm

老子想尔注_《老子想尔注》

...不信,故犹橐者治工排橐。籥者吹竹,气动有声,不可见,故以为喻,以解愚心也。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清气不见,像如虚也,然呼吸不屈竭也,动之愈益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多知浮华,不如守全身。寿尽辄穷,数数一也,不如学生守中和之。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477.html

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评析

...本章一开头提出了三对范畴:信与美;善与辩;知与博,这实际上是真假、美丑、善恶问题。老子试图说明某些事物表面现象和其实质往往并不一致。这之中包含有丰富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道德标准。按照这三条原则,以信言善行真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74.html

第二十七回为传花月贯讲差使书_《三刻拍案惊奇》

...有陈相公伏辨,买求银子与钱相公过付;这事二位相公自与他分理,不干二在下事。陈公子听得事逼真,低了头思想,不发一言。 公布官差、吏差,来人不差,且备饭!陈公子叫摆饭在水□(阁),问(他)两个姓名:一个姓吴名江,号仰坡;一个姓(...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2279.html

老子他说》第十章:为政治国哲学_道家_【文学360】

...由载营魄抱一而无离,专气致柔如婴儿,到达涤除玄览而无疵内养之,已有所成,便入于内圣境界。如能出而外王,转进同功而异位用世之道,又有三个要点必须作到,才能构成整体工程系统。首先提出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第一个问题。骤然看来,非常...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1.html

、儒、佛三家论养生_【中医宝典】

...、儒、佛家养生思想,对后世养生学发展影响很大,其精华部分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融汇贯通。 儒家强调精神调摄,倡导饮食卫生注意身体护养。要求人们以为原则,在社会许可条件下实现欲望,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同时,要合理安排生活,起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8047.html

共找到956,3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