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例。老子“制惑”章“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斲与手韵。吕氏春秋贵可篇:“故曰大匠不斲,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淮南林训略同。是“斲”之本音当与“斗”同,竹角切者,其转音也。 右景龙碑本五十五字,...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0.html

老子思想“谦和慈柔”的博爱主义_道家_【文学360】

...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意思是:与人为善就要消除一切怨恨,“报怨以德”(63章)。由人际关系原则推及国际关系,提出大国小国之间要相互尊重、谦让,“皆得其欲”(61章)。 老子提倡宽和慈柔是有本体论依据的,因为生成万物、主宰宇宙的“道...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0.html

第五十九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纪闻十引老子“服”作“复”,并引司马光、朱文公云“不远而复”,谓“王弼本作‘早服’,而注云‘早服常也’,亦当作‘复’”。据此则王弼本仍作“服”,与本书合。宋儒据释文为训,未检韩子也。凌氏依误本老子改本书,非是。 谦之案:作“蚤服”是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5.html

第十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 严可均曰:“能无离”,傅奕及近刻王弼句末有“乎”字,下五句皆然。 俞樾曰:河上公本无“乎”字,唐景龙碑亦无“乎”字,然淮南道应引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则古本固有“乎”字。 谦之案:“...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6.html

第五十二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其子”,室町“又”下有“以”字,敦、遂二本作“以知”,柰卷作“复知”。李道纯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或云‘既知其母,复知其子’,二句皆非。” 既知□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谦之案:“知”下“其”字已泐,当据本补之。“复守其母”,...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8.html

老子无为思想“无为”常有的三种误解_道家_【文学360】

...,牛像是庞大的问题摆在眼前,而庖丁的心是自然之道,的手是解决问题的技巧,刀子则是如同人的身家性命一般,肢解牛只的巧妙,全然在自然之道,解决了问题,也保全了性命。 所以老子的无为是在有作为之时,必须遵循自然原则,而不妄为。 2、“无为”非...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52.html

老子思想:无为而无以为_道家_【文学360】

...无为而无以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于此提倡的是“公仁”、“公爱”,而非“私仁”、“私爱”。但由于老子对于现实社会的关爱,所以透过另一种无为的方式,来展现的“有为”、“有私”,所以,老子的无为即有为,...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55.html

第二十二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李烏瓜切,◆也。地洼则水满,喻谦德常盈。” 少则得,多则或。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严可均曰:“或”,各本作“惑”。 谦之案:遂州本、馆本同此石。又慎子外篇引“老子曰”七句,惟无“是以”二字,与傅奕同。“得”即三十九章所云“得一”。“或”当...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8.html

第五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通东、钟者也。谦之案: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亦中、穷为韵。又老子“中”“穷”各上一字“数”“守”,亦相为韵。此为韵上韵。本马叙伦,见毛诗正韵后序。 右景龙碑四十四字,不分章,敦煌本字同。河、王、傅、范本四十五字。河上题“虚...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1.html

十 我国古哲学含有力学原理_厚黑学

...牛顿更进一步;老子之后,出了一个庄子,的学说,也比老子更进一步。庄子虽极力推尊老子,然而却不甘居老子篱下,你看天下篇所说,俨然在老子之外独树一帜,这是自信比老子更进一步,才有那种说法。 庄子学说,与爱因斯坦酷似,所异者,一个谈物理,...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4238.html

共找到890,5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