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合成。ADA基因已克隆出,可将有功能ADA基因转染入自身骨髓细胞并将它们回输病人以达到治疗目的。少数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CID由位于第14号染色体上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phosphorylase,PNP...
...多囊肾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双侧肾脏发生多个或无数个大小不等的液性囊肿,而使肾脏明显增大,形态失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囊肿可不断地增多增大,最终可因肾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而引起肾功能衰竭。 多囊肾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除了有...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寻常,本型为常见的轻型鱼鳞病,亲代一方或双方患病则家中常有多人摧患,但无性别差异。常自幼年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加剧,至青春期症状最为显著,以后即停止发展。皮损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冬季皮肤干燥,无明显鳞屑,搔抓后有粉状落屑,...
...一个PKU家系,进行比较发现,同样用Msp-I内切酶消化,父母同时有23kb和19kb DNA,患儿只有19kb片段。说明在该家系中,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基因是与19kb片段连锁的。连锁简而言之就是指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联合遗传的现象。因此在...
...本病病因不明,但大多有家族遗传倾向,20岁以前起病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20岁以后起病者则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国内外众多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将Friedreich共济失调缺陷基因定位于9q13~q21,将OPCA遗传基因定位于6p24...
...墨西哥科学家经过5年多的研究,终于发现了结核分支杆菌的一种叫做IDSA2的基因,它能使结核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墨西哥国立理工学院科学家豪尔赫·冈萨雷斯介绍说,全世界有200多万结核病患者使用传统...
...有价值的。如果成人有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将提供他们子女的发育危险性;如果一个小孩患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性联免疫缺陷病,就要告诉父母亲,他们下一胎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有多大。对于抗体或补体缺陷患者的直系家属应检查抗体和补体水平以确定家族患病方式。对于...
...(一)发病原因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系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的缺陷所致。 (二)发病机制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是人体必需氨基酸,食入体内的Phe一部分用于蛋白质的合成,一部分通过苯丙氨酸羟化酶作用转变为...
...(一)发病原因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多变的遗传外显特性。1991年Narod等确认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并进一步将该基因定位于17q12~23。1992年此基因被命名为BRCA1。国际乳腺癌连锁协作组...
...(一)发病原因 遗传性高尿酸血症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已阐明,Xq26~27.2基因突变导致患儿体内嘌呤代谢的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活力部分或完全缺乏,进而导致嘌呤更新代谢加速,体内次黄嘌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