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束发受书以来,即喜岐黄家言,暇辄涉猎之,虽稍稍有所进益,然无师承,终以未得门迳为憾。及冠,从家叔兆麟,专习医理,自《黄帝内经》、《神农本草》而下,熟读者,数十种,披览者,百余卷。潜心十余年,颇得此中奥妙,以应病者之求,十愈七八,顾未能...
...未有不本于内科者也,若不深明内科之旨,而徒抄袭旧方以为酬应,鲜有不蹈橐驼肿背之诮矣。余心韪之。今阅高子锦庭之书而益信。锦庭积学工医,临证已三十余年,精习经方,洞晓脉理,虽治外科,而必熟复于《内经》诸圣贤之书,洵能探其本不袭其末者欤。故其治病也...
...他如栀子、茨菇,每加山字,亦此意尔。药必求真,服才获效。《本经》注下载∶原有服石菖蒲一十三年,身生长毛,冬袒不冷,日诵万语,牢记常全。今读书士,亦或取和远志为丸,朝夕吞服。盖因目击其说,欲假以开聪明、益智慧之一助也。...
...当谓读书不易,治病不难,书只言理,病则凭脉,理是活动的,脉是实在的,唯其是实在的,可以再三审查,反复推求,以得着实在之解决。所以去治病不难也,而人往往得不着实在的解决者,学脉的方法不善也。学脉之法,一曰脉位,一曰指法,一曰脉象,一曰脉理,...
...可按部位以察病也。” 《脉理求真》:“动为阴阳相搏之候。动在于阳,则有汗出为痛为惊之症;动在于阴,则有发热失血之症。至于阳虚自汗而见动寸,阴虚发热而见动尺,与女人动尺而云有孕,皆不宜作热治矣。” 《脉学阐微》:“动脉主疼痛、阻滞,惊恐时亦能...
...本草如《纲目》、《求真》、《钩元》、《集解》、《百种》、《三法》等书,世所尚矣。先生论药,谓各书皆未尽善。然则各书可废乎?答曰∶不然,各有优劣,但当弃短取长,毋得一切废黜。徐氏《本草百种》尤精密,然如人参、黄 亦乏精义,但其书大纯小疵,未可执...
...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
...而仕宦之足以妨之也。于时致政归吴,徜徉林丘,上下今古,研精覃思,垂二十年,宜其视色望气、察见脉理而所投立效也。今天下为医者,乡无渊源之承,进无中秘之闻,退无研覃之思,而立斋有此三者,宜其富于着述。今所注《明医杂着》,乃屡试屡验焉。如吾叔东圩...
...指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西山曰:‘此人大非端士,笔头虽写得数句诗,所谓本心不正,脉理皆邪,读之将恐染神乱志,非徒无益。’某佩服其言。”...
...轻信别人的话 believe all that one hears 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史记·六国年表序》 国语辞典 以耳代口,辨察食物。比喻見識淺,輕易相信傳聞,不求真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