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药物发展_民族中医苗医_【中医宝典】

...52种,湘西《凤凰厅志》也记有苗族常用药物100多种,并进入市场销售。苗药药市,使种植生产苗药药园发展起来,促进了苗药发展。如湘西风凰县禾库村老苗医吴忠玉家药园有近200年历史,贵州安龙县酒垤村老苗医杨明珍、熊德芬,关岭县老苗医杨少堂...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2912.html

金元医学争鸣创新评价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清医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如明代医学家薛己、赵献可、张景岳等,继承易水学派温补之余绪,又受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等理论启发,创立了双补阴阳温补学说,清代医学家叶天士、吴塘、王孟英等。受河间外感火热病治疗思想影响,同时吸收易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1.htm

中医药展现画卷 历史 文学 艺术_【中医宝典】

...□ 周志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医学与历史、文学、艺术向来颇有渊源,中医药以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表现自然科学知识特点,在这个方面得到了突出反映。中医药知识以及与中医药相关内容,不仅存在于上万种中医药古籍中,而且广泛存在于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118.html

药物发现和使用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史记补三皇本纪》也有“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 关于我国药物,特别是植物药最早发现和使用,在古代无不归功于神农,研究者普遍观点:我国历史神农氏,不是专指某一个人,而是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20.html

现代藏医学发展情况(2)_【中医宝典】

...现代藏医学发展情况 (二)藏区以外藏医学发展 藏族同胞在我国分布较广,除西藏地区外,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也都有藏胞聚居。这些地区藏族人民也应用藏医药防治疾病,有其自身藏医药发展历史。 1、甘南地区 前面已经谈到拉卜楞寺中的曼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56.html

《小品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冢闷冒诸方;卷十一述本草药性;卷十二灸法要穴。此书比较重视对伤寒、天行温疫等传染性热病论治。提出用茅根汤、葛根桔皮汤治天行温疫,这中间已体出后世温病学派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等治则。该书对妇产科亦较重视,论述了养胎、胎动不安、子痛、逆产、...

http://qihuangzhishu.com/195/1027.htm

《小品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冢闷冒诸方;卷十一述本草药性;卷十二灸法要穴。此书比较重视对伤寒、天行温疫等传染性热病论治。提出用茅根汤、葛根桔皮汤治天行温疫,这中间已体出后世温病学派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等治则。该书对妇产科亦较重视,论述了养胎、胎动不安、子痛、逆产、...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19.htm

寒温治法产生溯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地带;温病学说诞生于明末清初气候相对温和江浙等东南热带地区。二者在认识外感疾病临床基础,治疗思路,方剂创立、运用上却迥然不同。其发生、发展都是各自历史时期特定天、地、人客观选择。 寒温学说争鸣焦点在于外感病发汗方法。伤寒学派大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583.html

中医护理源流与发展简史_【中医宝典】

...民间“十叟长寿歌”表达十位百岁老人延年益寿,防病防老经验,是一本具有中国持色保健常识。 从医护不分到形成中医护理专业队伍 中医护理发展到清代,虽趋向成熟时期,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长期处在医护不分状态,使中医未能形成一支专门护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305.html

郑谷历史价值

...分宜,江西历史上第一个文科状元)、易重(唐代文科状元)排在一起,称作“袁州六先生”。 在宋人祖无择建造“韩文公(愈)祠”中,曾将郑谷象画在东墙上,以供后人观瞻。在旧时代,宜春城南曾有一条街道名曰“鹧鸪路”,就是纪念“郑鹧鸪”。近年来,...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043.html

共找到846,5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