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著作。各二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岐而不一”的感慨。及见《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因此以《尚论篇》等为依据,衍义出缵绪二论。书名的意义,张氏...
...作者:? 朝代:金 年份:公元1127年—1279年 序 卷上 十干 脏腑配合 十二支 脏腑经络配合 手足经络配天地四时 合主表里 阴阳脏腑 经络病证 内外八邪 内外病生四类 九气 五邪 五邪微甚 十干夫妇配合成五运 五运太过不及 十二...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伤风伤寒何以判.寒脉紧涩风浮缓.寒必恶寒风恶风.伤风自汗寒无汗.(解在前篇.)...
...香港大学的Benjamin Chun-Yu Wong及其同事搜集整理了9篇关于非甾体类消炎药与胃癌关系的文章,对2831例胃癌病例进行了变量分析后提出,使用阿司匹林和其它非甾体类消炎药可能有预防胃癌的作用以及使用这类药物的危险——效益比...
...晚发.缓发也.与即病相对待.又与触发相对待.专邪自发.不感外气.本是伤寒中之正病.成注谓后来之疾也.语意不明.他家更以伤寒杂证释之.殊不知此乃下焦伏寒.日久化湿.留连淫溢.以渐上行.故病之来势甚缓.停蓄于中.至六七日.结为水气.与即病...
...一切留饮不散,五苓散(二十四)、桂苓甘露饮(三十四)、黄连解毒汤(二十一)、凉膈散(二十三)、白虎汤(二十二)、小陷胸汤(十八)、三一承气汤(十三)选用。伤寒表未罢,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呕,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
...伤寒中风与温湿.热病痉 并时疫.证候阴阳虽则同.别为调治难专一.(以上七证.大略虽相似.须别作调治.)一则桂枝二麻黄.三则青龙如鼎立.精对无差立便安.何须更数交传日.(孙尚云.一桂枝.二麻黄.三青龙.三日能精对无差.立当见效.不须更候五日...
...《伤 寒 杂 病 论》 东汉名医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一部医学著作。它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东汉以前众多医家和作者的临床经验,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成为...
...风疾喘嗽头疼,白虎(二十二)、半夏橘皮汤(三十七),风热头疼,心烦昏愦,人参石膏汤(三十五),伤寒壮热头疼,不卧散(四十五)。...
...较为审慎,在临床参考书中颇有影响。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类证活人书》伤寒著作。二十二卷(一作二十卷)。宋·朱肱撰于1108年。初名《无求子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全书分四部分,对伤寒各证和其他一些杂病予以详细的论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