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一直猜测,令患者痛苦不堪的耳内噪音并非源于耳内,而是最初产生于大脑内部。德国科学家日前证实了这一猜测,并有望据此开发出治疗耳鸣的新疗法。 来自德国图宾根大学的脑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格尔洛夫和他的同事们在专业杂志《神经学学报》上发表论文...
...(一)发病原因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在我国大多数为散发,欧美国家以遗传性或家族性多见,散发性仅占20%,故称家族性周期性麻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位于1q31~32,与二氢吡啶受体基因相连,可能由基因突变致病。 高血钾性(高钾型)周期性...
...(一)发病原因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多变的遗传外显特性。1991年Narod等确认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并进一步将该基因定位于17q12~23。1992年此基因被命名为BRCA1。国际乳腺癌连锁协作组...
...一个由美国政府资助的科研小组近日发现了一种可以使人忘记痛苦的化合物——“忘忧药”,不久的将来,被痛苦往事困扰的人只需服用一颗药片,失恋的悲伤、对记忆中可怕灾难的恐惧,统统会消失。 “忘忧药”清除的并不是记忆本身,而是记忆所带来的痛苦感受。...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日报道,美国制药企业默克公司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整合酶抑制剂,已经在猴子实验中取得了明显效果。研究中,科学家向短尾猕猴体内注射了一种转基因艾滋病病毒,其中包含了类似艾滋病病毒的猴病毒的基因。在感染了这种转基因病毒...
...两个月大的晓晓长得胖乎乎的,逗人喜爱。可随着一天天长大,妈妈发现他的眼睛好像有毛病,瞳孔发白,眼睛有时不会追随目标。到医院检查,原来晓晓患的是。医生为他做了白内障摘除术,并告诉家长,待晓晓3岁后,再做二期手术,眼睛内植入人工晶体,以...
...某种遗传病和特定基因分别定位于染色体的同一区域,而后再发现并鉴定其基因突变,则可研究此致病基因。自1992-1993年用此法克隆基因已有十几个,如SOD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RET(多发性内分泌促瘤2A型)基因等。...
...医疗研究近况 现时全球对基因疾病的研究兴趣很大,随著医学的进步,近年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了一些突破性的发展。靠著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可以对患者作更详细的分类与诊断,而对於其致病机制的研究也有了许多发现。日後的发展是无法预测的,医学上的发现...
...基质变性的特征性改变,形成所谓Morgagnian小体。应用组织化学技术及X线衍射方法,对糖尿病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进行研究发现,球样小体具有脂质双层膜,其内含有γ-晶状体蛋白、少量α-和β-晶状体蛋白及肌纤维蛋白,证明其纤维基质来源。...
...反应。 大阪大学医学系的肿瘤分子学家toshiohirano评价说,这些发现很重要,因为它们揭示了广为传播的分手抗体如何导致局部的疾病。但是,科学家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确信gpi或胶原质就是致病的最终原因。有可能是这两种或其它的什么分子的联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