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读》米酒苦,甘,辛,热,有小毒。消忧发怒,宣言畅意。通血脉而浓肠胃,润皮肤而散风湿。行诸药势,杀百邪毒。惊怖猝死,灌之即醒。(验方第一。)马汗马毛入疮,肿痛烦热,饮之最甚。(第二。)蛇咬成疮,洗之。(第三。)蜘蛛疮毒。同上。(第四...
...白头翁又名野丈人、白头公,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根,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等症。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野棉花的根冒充白头翁,使用时注意鉴别。 白头翁又名野丈人、白头公,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
...,角中子数十粒,参差相连,状如马蹄,青绿色,入眼目药最良。一种茳芒决明,苗茎似马蹄决明,但叶之本小末尖,正似槐叶,夜亦不合。秋开黄花五出,结角如小指,长二寸许,角中子如黄葵子,《救荒本草》所谓山扁豆是也。积年失明,为末,每食后粥下。(验方...
...》釜脐墨 《本草易读》釜脐墨 《药性切用》釜脐墨 《中药大辞典》釜脐墨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本草纲目》釜脐墨 「释名」亦称釜月中墨、铛墨、釜煤、釜、锅底墨。「气味」辛、湿、无毒。「主治」1、突然心气痛。用釜脐墨二钱,热尿调服。2、中...
...除并入五十九种外,草部一百三十种,谷部一十九种,菜部一十七种,果部一十七种,木部二十三种,服器部四种,水部二种,土部三种,金石部三十二种,虫部一十七种,介部五种,鳞部十种,禽部一十一种,兽部一十二种,人部五种) 《李当之药录》一种(草部) ...
...小麦(《别录》微寒)海藻(《本经》寒)昆布(《别录》寒)文蛤(《别录》平)半夏(《本经》平,《别录》生微寒、熟温)贝母(《本经》平,《别录》微寒)通草(《本经》平)菘萝(《本经》平)连翘(《本经》平)白头翁(《本经》温)海蛤(《本经》平)...
...性和缓,治中风惊痫,南海大竹内黄粉也。《本草衍义》天竹黄自是竹内所生,如黄土着竹成片。凉心经,去风热,作小儿药尤宜,和缓故也。《本草易读》天竹黄甘,寒,无毒。治小儿惊风天吊,客忤癫痫,疗中风风热痰壅,失音不语。制药毒热发,息明目亦良。今...
...,所赖以断判行流,岂小补云乎哉。《本草易读》猪胆瘭疽出汗,手足肩背累累如赤豆者是也。剥净涂之。(验方第一。)大便硬结,取汁纳肛中。(第二。)大便火结,取汁点服之。(第三。)白通加胆汁汤 干姜 附子 葱白 胆汁 人尿水煎服。治下痢不止,厥逆无...
...止泻痢,开伏梁而泻痞满,解痈疽疮疥之毒,退目痛及 伤之火。虚寒者勿用。舌苔红者急用之。产后忌之。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阳。二八月采。苏颂《图经》曰∶今江、湖、荆、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九节坚重相击有声者为胜,施、黔者次之,东阳、歙州、处州者又...
...1298年 《汤液本草》序一 《汤液本草》序二 《汤液本草》后序 卷之一 五脏苦欲补泻药味 脏腑泻火药 东垣先生药类法象 用药法象 药性要旨 气味浓薄寒热阴阳升降图(缺) 升降者天地之气交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五味所用 药类法象 标本阴阳论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