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家正眼》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二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式分述28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进行了辨误和评述,末附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785.htm

《医宗粹言》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十四卷。明·罗周彦撰。刊于1612年。所论多宗《内经》及张仲景、王叔和、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罗谦甫诸名家,选摘其精粹之言,故以《医宗粹言》为书名。前列总论,分述阴阳、脏腑、病机、伤寒、运气、摄生等内容。卷一-二元气论;卷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13.htm

《伤寒论直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六卷。清·张锡驹撰。刊于1712年。本书与《张卿子伤寒论》相似,只删去王叔和本“伤寒例”,其余照录。宗旨,维护旧论。注释方法亦取“汇节分章”法,其突出见解是“六经六气学说”。认为人与天地相通,正常情况下人体六气运行由一至三,即由...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18.htm

人迎气口论_《格致余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虽重可治。反此者逆。或曰∶人迎在左,气口在右,男女所同,不易之位也。脉法赞曰∶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何子言之悖耶?曰∶《脉经》一部,王叔和谆谆于教医者,此左右手以医者为主而言,若主于病者,奚止千里之谬!...

http://zhongyibaodian.com/gezhiyulun/339-24-0.html

为医者当追求的境界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要领罢了!俗话说,“药对证,几勺汤;不对证,用船装”。意思是说,中医治病,如果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常有立竿见影之效。 成功是知识与经验的累积。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既要熟读王叔和,又要多临证才能观众病而成为良医。欲为良医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854.html

从《脉经》起脉诊在病机方面的缺憾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卷所录主病皆引自古籍,其中出自《内经》仲景者可望而知之,但《金匮要略》书本不全,又可能有杂引王、阮、傅、戴、刘、葛、吕,张之文等就不可究诘了。所以王叔和所撰的主病部分只是第二卷,它的形式是以寸关尺分主脏腑,列出主病证与治法的。 《脉经》以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6.html

《内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内经》在脉学上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后世的脉学是《内经》脉学的发展和继续。这是因为脉法是医经一派的特色,而《内经》则是自汉末以来仅存于世的医经。 通过《内经》将古代医经家对脉学的探索和成就流传了下来。《内经》所载录的脉法内容尽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成注《伤寒论》论_《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王叔和之次仲景论也,有义有例,各以类从,无可议者。成氏即用其本,故与《玉函经》次同。其六经六篇,又与《千金翼》次同。由晋而唐而宋,即此本、即此次也。何自明以来,诸家竟以颠倒移易为能哉?夫成氏至八十岁始注此书,则见闻广、阅历深,宜其辨别之精...

http://qihuangzhishu.com/769/17.htm

大柴胡汤证_《伤寒九十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也.王叔和曰.若不加大黄.恐不名大柴胡.须是酒洗生用.乃有力.昔后周姚僧坦名善医.上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坦曰.大黄乃是快药.至尊年高.不宜轻用.上弗从.服之.遂不起.及至元帝有疾.诸医者为至尊至贵不可轻服.宜用平药.僧坦曰.脉洪而实.必有宿...

http://qihuangzhishu.com/306/14.htm

《伤寒论条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两感、营卫俱伤”三种。突出了太阳病三纲鼎立学说。较王叔和本加强了条理性和系统性,这种倡言错简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许多名家纷纷响应,蔚然而成错简重订伤寒学派。推动了《伤寒论》研究向纵深发展。全书前列图说后附《本草钞》、《或问》、《痉书》各一...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5.htm

共找到744,3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