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学术语。系一种治疗原则。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王冰注:“火郁发之,谓汗令疏散也。”火郁,指热邪郁而内伏;发,发泄,发散。如温热邪至气分,症见身热、心烦,口渴无汗,舌苔粗黄,须辛凉透达,使病人微汗,则气分热邪可以向外散发,亦即透卫泄...
...证名。见《素问·风论》。王冰注:“上渍,谓皮上湿如水渍也,以多汗出故尔。”《类经》卷十五:“上渍者,身半以上,汗多如渍也。”...
...①阳蹻脉。见该条。②申脉穴。《素问·气穴论》:“阴阳蹻四穴。”王冰注:“阳蹻穴是谓申脉,阳蹻所生,在外踝下陷者中。”《针灸大全》作申脉别名。...
...关系失去协调的一种表现。《素问·玉机真脏论》:“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王冰注:“怒则气逆,故肝气乘脾。悲则肺气移于肝,肝气受邪,故肺气乘矣。恐则肾气移于心,肾气不守,故脾气乘矣。”⑦骑;坐。《灵枢·终始》:“乘车来者,...
...经穴别名。《素问·刺疟》:“五胠俞各一。”王冰注:“五胠俞谓譩禧。”见譩禧条。...
...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黄帝内经》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中医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均发端于这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经典,因此,对《黄帝内经》(《灵枢》、《素问》)的研究,历代不乏其人。从文献学的角度,用音韵、文字、训诂、注释等方法整理《黄帝内经》...
...正确、珍贵的理论、方法或技能。《素问·天元纪大论》:“谨奉天道,请言真要。”王冰注:“明言天道,至真之要旨也。”...
...五谷的解释较多。《素问.脏气法时论》王冰注认为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黄黍即黄米,小豆有多种)。...
...入通于心,开窍于舌。宋本及他本皆作开窍于耳。王冰注云: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缪刺论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按,《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下云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则正当作舌。...
...时辰名,指寅后二十五刻。《素问·标本病传论》:“脾病……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王冰注:“人定,谓申后二十五刻。晏食,谓寅后二十五刻。”《灵枢·病传》:“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