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十则)《脉诀》左寸下指法如六菽(大豆也)之重,(仍以其人之肥瘦为别)为心本位。(在指顶为阴、为心,在指节为阳、为小肠。余皆仿此)。五菽以下,七菽以上,皆心与小肠络脉也。关以十二菽为肝胆本位,尺以至骨为肾、膀胱本位;右寸三菽为肺、大肠...
...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医学源流论》:“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又说:“大部发散之药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取其生而疏荡;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此其总诀也。故方药虽中病,而煎法失度,其药必无效。”足见汤剂煎煮...
...煎药方法恰当与否,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煎煮中药方法很重要。先用冷水浸泡使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药物的有效成份容易渗透到水分中。然后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有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浸泡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可浸泡20...
...参审.霍乱之候脉微迟.气少不语大难医.三部浮洪必救得.古今课定更无疑.病原曰脉伏及代而乱者.霍乱也.不乱犹可治.微细不可治.霍乱吐下.脉微迟.气息劣.口不欲言者.不可治.脉经所无.脉诀自创之例也.通真子曰清浊相干霍乱时.脉如微细是相宜.不言气...
...,而不知其正在兵法之中也。旧本有汤头歌诀,辞多鄙率,义弗赅明,难称善本。不揣愚瞽,重为编辑,并以所主病证括入歌中,间及古人用药制方之意。某病某汤,门分义悉;理法兼备,体用具全;千古心传,端在于此。实医门之正宗,活人之彀率也。然古方甚多,难以...
...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判。伪诀以短脉为中间有,两头无,为不及本位。据其说则断绝不通矣。夫脉以贯通为义,若使上不贯通,则为阳绝;下不贯通,则为阴绝;俱为必死之脉。岂有一见短脉,遂致危亡之理乎。戴同父亦悟及于此,而云“短脉只当见于尺寸,若关中...
...阴.谓浮而涩.是八里通乎七表也.一阴一阳.谓沉而滑.是七表通乎八里也.内经所载.仲景所论.多通众脉而言病.脉经二十四字.有散数.无短长.脉诀去散数.增长短.亦以足二十四字.脉经论.二十四字通为一处.亦无次序之定.盖脉随变而见.但宜以阳脉从阳...
...健康长寿是每个中老年人共同的目标,为此专家总结出了“八字诀”,即“保、活、转、参、睡、笑、调、听”。 “保”即保持大脑的活力。大脑用则进废则退,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书看报,绘画下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研究表明,一个经常用脑的65...
...脉自《内经》以下,历周秦汉,鲜有得其旨绪者。至晋王叔和氏以脉鸣时,撰有《脉经》,可谓详切。惜其谬以大小肠候之两寸,致有后人乘讹集为《脉诀》,遂致《脉经》几隐晦也。至宋庞安常氏始得经意,而有人迎气口之辨。嗣后论脉未能或之先也。脉为医之关键,...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叙 凡例 补益之剂(十首、附方七) 四君子汤 升阳益胃 黄鳖甲 秦艽鳖甲 秦艽扶羸汤 紫菀汤 百合固金 补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