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医学科学专家学者讲学、交流学术经验;聘请苏联医学科学专家来我国工作,以及两国开展科技合作中的医学教育、医疗预防、卫生防疫、妇幼卫生、放射医学、生物制品、制药等方面的合作;三是签订医药卫生领域的合作协定。通过以上的合作和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91.htm

预防与保健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成绩特别满意。朱纯嘏著《痘疹定论》无经受此激励,到乾隆朝撰《御纂医宗金鉴》,作为国家钦定医学教科书,第一次收入“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一卷,这也充分表明了官方提倡和推广的态度,亦使种痘法标准化了。这种官方的推广,至少使官宦大臣富有之家的儿童,普遍...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3.htm

李经纬_【中医宝典】

...1987年应约主持卫生部下达《中国医学通史》四巨册之编撰工作,任常务副总编兼古代卷、图谱卷主编;1989年任中德合作项目《国际中医学规范辞典》总编;199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课题中医学名词术语译释研究。其中《中医名词术语选择》曾获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620.html

剂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之才曰︰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 杲曰︰葶苈苦寒,气味俱浓,不减大黄,能肺中之闭,又大肠。大黄走而不守,能血闭肠胃渣秽之物。一泄气闭,利小便;一血闭,利大便。凡与二药同者,皆然。 从正曰︰实则泻之。诸痛为实,痛随利减。芒硝、...

http://wenxue360.com/bcgm/archives/2710.html

明代卫生保健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飒飒侵入,急起避之,俟尽更下凿之。欲侵知气尽者,缒灯火下视之,火不灭是气尽也”。砒中毒。砒有剧毒,《天工开物》指出,烧炼砒必须严密封固(即固济),以防毒气外泄。“烧砒之人,经两载即改徒,否则须发尽落”。热射病。如何预防热射病,是从事冶炼、...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5-3.html

中医理论各专题内容的探讨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从多学科来论证阴阳学说的科学性。如许多学者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的角度来分析阴阳的对立、依存、消长、转化。九十年代以来,应用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来研究阴阳五行学说的热潮已逐渐降温,代之而兴的是以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医学和易理的关系。“医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45.htm

原始人类的寿命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青年期女性死亡率高,当与难产或严后感染有关;中年期男性死亡率高,则与繁重的体力劳动、氏族间的械斗有一定联系。原始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酷的自然环境的威胁,疾病丛生,寿俞很短,他们迫切要求医药卫生的保护,是促使医学发生的基本条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4.htm

微生物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我国古代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对微生物的感性认识,从经验上认识到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但把认识微生物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开展研究与应用是在西方医学传入后,大约在20世纪初才逐渐发展起来。一、微生物学的传入19世纪末欧洲建立的一些...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17.htm

张仲景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第九卷),张仲景称其宗族原有人丁二百余口,自建安以后的不到十年间,死亡者有三分之二,而死于伤寒的竟占十分之七。张仲景有感于宗族的衰落和人口的死亡,加之世浴之弊,医家之弊,医道日衰,伤往昔之莫救,促使他悉心研究医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08.htm

五官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元丰(1078~1085)年间,医学分为九科,眼科和口齿咽喉分别单独成科,这是五官科理论逐渐进步和治疗经验不断丰富的结果。其中,眼科的进步尤为突出,它以独特的五轮八廓学说和内外障与眼病七十二证理论的产生为标志,而且在针拨内障、钩割针镰...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92.htm

共找到64,8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