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镇痛_针灸临床_【中医宝典】

...目前临床上,疼痛性疾病依然是针灸的主要适应症之一,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米兰会议推荐的64种针灸适应症中,有32种疼痛有关。 针灸治疗疼痛可追溯到砭石时期,帛书中已有灸法镇痛的记载,内经中涉及疼痛的篇章有十余篇,有三篇是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65.html

针法结合腧穴特性_中医刺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手法,所以说气少不足使也。如胃经实证当泻其井穴历兑,可改用其荥穴内庭。元代汪机针灸说:“此说为泻井者言也,若当补井,则必补其合。”因此有“泻井须泻荥,补井当补合”之说。...

http://qihuangzhishu.com/113/106.htm

病案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科学价值。这样的病案,能在医疗、教学、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正确地书写病案,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中医病案的沿革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临床诊疗作了如实的记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治疗的25个病案,是我国现存...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5-2.html

针灸的起源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的灸材呢?在看完本草纲目艾叶的描述后,或许所有的疑问就都涣然冰释了——“艾叶,本草纲目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69.html

中国针灸_【中医宝典】

...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51.html

循经考穴编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关系。并以经脉循行为纲,详尽考订了经穴位置,实为宋代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后至清末之前各家明堂之最。另外,其刺灸法的考订甚为精详,通过考订,可反映出针灸医学理论实践的不断进步完善。循经考穴编书中论及刺法时尤以透刺法最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34.html

针灸也要讲究补和泻_中医针灸技术_【中医宝典】

...外,还要密切注意补虚泻实的原则和当前的病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补或泻刺法过之(过量手法)或不及(不足量手法),均可导致失效,甚至引起病情恶化,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 针灸是通过针刺的手法来达到补虚泻实目的的。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507.html

针灸_续名医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后下。明堂云∶先灸于上,后灸于下,先灸于少,后灸于多,皆宜审之。(王执中医科即叔权。)针灸须药千金云∶病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然灸之大法,其孔穴针无忌,即下白针,或温针讫,乃灸之,此为...

http://qihuangzhishu.com/345/132.htm

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刻残碑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宋天圣四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刊行之后,又由王惟一负责,将全书内容刻石,并于天圣八年,以该书石刻为壁,在大相国寺内建成“针灸图石壁堂”。 宋天圣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石刻残碑拓片 天圣石刻仿制品 出土地点:北京明代旧城墙遗址 出土时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51.html

针灸养生方法谈_针灸推拿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7417.html

共找到631,34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