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恶寒兮反恶热.胃中干燥并潮热.(阳明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当下之.又云.潮热者.实也.宜下之.)手心腋下汗常润.小便如常大便结.腹满而喘或谵语.脉沉而滑里证决.(手心与两腋下润.小便如经.大便结硬.皆里证也.内实则腹满而喘....
...关键词:痰证 杂病 温病 病因病机 摘要:本文从痰证理论的历史发展角度,探讨了各历史时期痰证论治的特点和成就,经历了从痰饮论治发展到杂病治痰,再到温病治痰;从水、饮、湿的论治到百病治痰,再到从痰论治急性热病等不断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中医“痰...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的证候,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劳动用力过猛,过久损伤某一脏气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气虚证加上下陷证。即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
...脉来浮大表证尔.便赤烦渴却在里.(脉浮者.表证也.小便赤而烦渴.又却有里证也.)表里两证俱见时.当用五苓与调理.(此证宜用五苓散.盖五苓治内外俱热.)又如大便数日结.头痛更兼身有热.其人小便却又清.亦是两证当区别.(大便结硬.头痛身热....
...气血津液辨证,就是运用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辨认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 由于气血津液都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它们的生成及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的功能活动。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到气血津液的变化;...
...气血肝肾不足;实者,气滞血瘀与痰湿。但妇女以血为主,血盛则血海满溢,月经应时而下;血少则血海空虚,月经自当停止。先生临证组方配伍时,明确补泻对立统一,实者祛邪,攻中有守,维护正气,祛邪而不伤正;虚者扶正,补中有通,调畅气血,补而勿滞。故虽以...
...肢软,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虚大或细弱,皆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法:大补气血。 方药:蔡松汀难产方(经验方)。方中党参、黄芪大补元气;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茯神健脾宁心;枸杞滋补肝肾;龟板填精补血,润胎催产。 2、气滞血瘀 主要证候:分娩...
...,属表寒里热证,治宜表里双解,祛邪外出。拟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5g 党参10g 枳实10g 白芍15g 川军10g 甘草6g 一剂二诊:药后泄泻一次,脐周压痛消失。午后仍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心烦思冷,皆一派太阳表实...
...胆郁痰扰证与痰火扰神证均为痰热内盛之证,都有头晕失眠、烦躁、心悸、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之症状。 两证均为痰热内盛之证,都有头晕失眠、烦躁、心悸、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之症状。 不同的是,从病因而言,胆郁痰扰证仅以七情内伤...
...例,一过性脑缺血31例。(四)中医辨证:中经络122例,占总数的69%。分为三个类型:1.痰证27例占22%,其中湿痰者21例,热痰6例。2.瘀证32例占26%,其中气虚血瘀者21例,气滞血瘀者11例。3.风证63例占52%,其中阳亢风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