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医家。字观子。杭州(今属浙江)人。清顺治初(约1645年)补诸生。后弃儒研医,尤邃于医经。以《灵枢》早于《素问》,互为表里,故纂《灵素合钞》十五卷。仿滑寿《素问钞》,自摄生至运气,分十二类。又集中外历代医籍数千卷,考辨参订,辑为《...
...遂令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册。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吁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
...林亿等素问序曰。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今睹其体例。取素问灵枢之文。错综以致注解者。后世有二经分类之书。上善实。〔阴氏(秉 )内经类考〕明志十卷(读书敏求记作六卷。)未见钱曾曰。秉 自号卫涯居士。谓原病有式。针灸有道。医疗有方。诊视有诀。运气...
...贤。其论皆为解释。其方皆为详考也。至若仲景论中真寒证。别集中寒论三卷。即当续出。倘世俗之医。厌此书烦冗。欲检证寻方。如头痛发热等候。以为不便翻阅,则更有增补成氏明理论出焉。〔钱氏(潢)重编张仲景伤寒证治发明溯源集〕十卷 存自序曰。夫天地间...
...汉武帝一朝的封禅,但班孟坚就把这题目改称《郊祀志》。“郊”是祭天,“祀”是祭地,祭天祀地是从来政府一项大礼节,封禅只是在此项目中的一件事。班书从上讲下,讲的是这郊天祀地的演变,其实讲法还是和太史公书差不多,只是题目变了,意义便别。以后历代正史...
...,则是承平百七十年,翻不若极乱之世。姚铉以大中祥符四年集《唐文粹》,其序有云: “况今历代坟籍,略无亡逸。”观铉所类文集,盖亦多不存,诚为可叹! 祖宗藏书之所,曰三馆、秘阁,在左�龙门北,是为崇文院。自建隆至大中祥符,著录总三万六千二百八十...
...养之术。自秦汉至唐代,服食盛行,又以服食丹药者尤众。唐以后服食之风渐衰,外丹术也趋衰落。但许多服食良方,为医家所吸收、发展,丰富了我国古代医药学。历代所载服食专著甚多,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等20余种,《通志...
...○子(杂艺术) 《唐志》:十一家,二十部,一百四十四卷(失姓名八家。张彦达以下不著录十六家,一百一十七卷)。 《宋三朝志》:四十八部,一百五卷。 《宋两朝志》:十七部,二十三卷。 《宋四朝志》:一十三部二十九卷。 《宋中兴志》:五十八家,...
...医论著作。又名《新镌医论》。三卷。明·王肯堂撰于1602年。第一卷论述痘疹、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法;二-三卷主要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见解和临证经验。现存明刻本、《三三医书》及《中国医学...
...医论著作。又名《新镌医论》。三卷。明·王肯堂撰于1602年。第一卷论述痘疹、惊风的病因、诊断和治法;二-三卷主要阐发或评论历代医家对内科杂病、妇科病疑难病症的治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学术见解和临证经验。现存明刻本、《三三医书》及《中国医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