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 【释名】杜蘅、杜莲、若芝、楚蘅、山姜。 【气味】(根)辛、微温、无毒。 【主治】: 胸胁逆气,头痛流涕,皮间风热等。 【附方】李时珍说:“杜若乃神农上品,治足少阴、太阳诸证要药,而世不知用,惜哉。”(意思是说,杜若在《神农本草经》里...
...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学中,灸治起源久远并有相当的地位。孟子曾经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说,患了七年之久的慢性顽固疾病,选用三年的艾就可治好。这里的艾,就是指用艾叶灸治。据史料记载,在我国第一个用艾灸治病的人,为晋代著名...
...“非专卖”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仿制名牌或畅销产品而价格低廉的产品。对某些食品和家庭用品,“非专卖”意味着价格便宜、品质和效率标准较低的产品。但药品不属于这类情况。药物有许多常用的名称,首次发现时,药物用化学名或是化学名的缩写命名或者是研究者...
...现身,商礼罪名终是要脱。”鼠怪笑道:“都是他自作自受,我与他原无仇隙,便与脱了也罢。只是我与你到狱中看他可有悔过改非之念?若是悔从前之过,还是个好人;若是恶心不改,怎与他脱?”当下鼠怪与狐妖隐着身,走入狱里来。只见: 虎头门里一锁牢拴,犴狴...
...治病的“答”,这个“答”,汉语无法解释,而苗语却很了然,现在苗语仍称豆为“答”,可见“答”是豆类植物,是汉语记音词。据新近的统计,《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中,中草药借用苗语记音的药物,药名直译(记音)的占有30%左右,苗名意译的占40%,...
...从事中医工作的,故对每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都结合医理进行阐述,使医药紧密地联系起来。如《药海》下册(P.348)的毛叶荚,此药在《新华本草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三册(P.348)仅有“叶,外用治风湿骨痛”的记载,而《药海》收录后,...
...□ 汪玮 江西省上饶市中医院 患者周某,男,66岁,胃痛10余年,进食稍多即胀痛,曾多次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迭进中西药物不见疗效。刻诊:舌鲜红少苔,脉微弦。脾胃病应重舌象,患者舌鲜红少苔,据舌象常理应以滋养胃阴凉药为主,而患者反映前...
...之理即在此。”并质疑喻嘉言轻改《内经》的“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秋伤于燥,冬生咳嗽”以致“肺喜润而恶燥”的观点盛行。王氏认为这个观点在肺痨家尚可适用,而对咳喘病人则非其所宜。即使是“秋凉外感,亦宜辛温宣透入手,切勿早用清燥润肺之品,以致留...
...》),“犀角紫河车丸”(《卫生宝鉴》)等等,犀牛角均在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荀子》:“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谓‘天君’”,“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中医认为,在人体的各个脏腑之中,心是处于最高级的地位,称之为“君主”,也就是...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