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此饮之下流之所致也。”这两段话令笔者想到“内伤”两字。也许张元素制方时并未完全明朗,但到李东垣、罗天益用方时,可能会时时考虑到外感和内伤之分。如有内伤,人参、甘草等补中之品自在使用之列。如“脾胃一虚,肺气先绝”,黄芪也在使用之列。 ...
...罗天益(1220~1290年),字谦甫,元代医家,真定路嵩城人(今河北嵩城县),约生于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他幼承父训,有志经史,学医于李东垣,又向窦汉卿学针法。李杲晚年(1244年)以后,谦甫学医数年,尽得其术。李杲身后,他整理...
...黄芩∶味苦性凉。中空,最善清肺经气分之热,由脾而下通三焦,达于膀胱以利小便。又善入脾胃清热,由胃而下及于肠,以治肠 下利脓血。又善入肝胆清热,治少阳寒热往来(大小柴胡汤皆用之)。兼能调气,无论何脏腑,其气郁而作热者,皆能宣通之。又善清躯壳...
...罗天益(1220~1290年),字谦甫,元代医家,真定路嵩城人(今河北嵩城县),约生于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他幼承父训,有志经史,学医于李东垣,又向窦汉卿学针法。李杲晚年(1244年)以后,谦甫学医数年,尽得其术。李杲身后,他整理...
...黄芩∶味苦性凉。中空,最善清肺经气分之热,由脾而下通三焦,达于膀胱以利小便。又善入脾胃清热,由胃而下及于肠,以治肠 下利脓血。又善入肝胆清热,治少阳寒热往来(大小柴胡汤皆用之)。兼能调气,无论何脏腑,其气郁而作热者,皆能宣通之。又善清躯壳...
...川遣方用药经验 邢斌 摘要:根据《孙鲁川医案》,总结孙鲁川遣方用药经验。孙老勤于向古人学习,博采各家之长,因此善用古方。凡患者见症完全符合某方证的,可以照用原方;基本符合者,可用原方加减;病机一致者,可异病同治,扩大方剂运用范围。孙老善于...
...李东垣曰∶妇人分娩,半产漏下,昏冒不省,瞑目无知,盖因阴血暴亡。有形血去之后,则心神无所养。心与包络者,君火相火也。得血则安,亡血则危。火上炽,故令人昏冒。火乘肺,故瞑目。不省人事,是阴血暴亡,不能镇抚也。血已亏损,医反用滑石、甘草、石膏...
...其证卒然仆倒,昏迷不醒,痰涎壅塞,咽喉作声。或口眼 斜,四肢瘫痪,或半身不遂,或口噤舌强,喑不能言。(卒倒者中脏,重证。不倒者中血脉等,轻证。详下。)风有外风,有内风。内风者,即人身中之气也。(《经》曰∶人身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又气...
...治热伤元气,倦怠,口干出汗。人参(五钱) 麦冬(三钱) 五味子(三钱) 水二钟,煎八分,随时服。生脉(散)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李东垣曰∶“夏月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以之治暑病,误甚。观方下治证,并无一字治暑邪者。近人不论何病...
...妇人分娩,昏冒瞑目,因阴血暴亡,心神失养。心与包络,君火、相火也。得血则安,亡血则危。新产昏冒瞑目,是阴血暴亡,虚火上炽,不能镇抚也。但补其血,心得血养,神自安矣。(李东垣)如败血入肝,恶露上攻,皆由瘀血为患,此血晕之属有余也,治当行血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