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曰短长。 比及乱时思治乱,不如平日慎行王。并亲自加注,概述此书主旨的原委。可见其重视程度。 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许多推进历史的战略性决策将出自我们之手。在这样一个历史大变革的时代,反观《反经》振聋发聩的高论和令人警惕的教训,...
...《唐志》以为传记者,失之。其书,唐宋以来,绝不见他书征引,知阙失已久。所存逸文,亦寥落不复成篇。以其为会稽地记最古之书,聊复写出,以存其目。育字嗣卿,山阴人,吴东观令。遥拜清河太守,加位侍中,见《会稽典录》。 【注解】 〔1〕 朱育《会稽...
...事,計有三處,夏令服黃,一也。出祭王母,二也。四望,三也。試以此與《巨(筴)乘馬篇》之「有虞之筴乘馬」比而觀之,以王莽時事開頭,又以王莽時事結束。則此書各篇雖其寫成時代不盡相同,而其纂集成書,必在王莽時代,殆無可疑矣。 提要:全文用敘事體,...
...《景公问伐鲁晏子对以不若修政待其乱》 1、景公问伐鲁晏子对以不若修政待其乱: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
...墨子闲诂》卷十四 57、《备水》原文-出自《墨子闲诂》卷十四 58、《备梯》原文-出自《墨子闲诂》卷十四 59、《备高临》原文-出自《墨子闲诂》卷十四 60、《备城门》原文-出自《墨子闲诂》卷十四 十五:《墨子闲诂》卷十五 61、《杂守》...
...“以震其艰深” 上海租界上的“国学家”,以为做白话文的大抵是青年,总该没有看过古董书的,于是乎用了所谓“国学”来吓呼他们。《时报》上载着一篇署名“涵秋”的《文字感想》〔2〕,其中有一段说: “新学家薄国学为不足道故为钩辀格磔之文以震其艰深...
...身;今之學者得一善言,務以說人,言過而行不及。書鈔引新序「齊王問墨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何如?」對曰「古之學者」」云云說人,則為墨子之言甚明。 君子服美則益敬,小人服美則益驕。詒讓案:今本公輸篇後,兵法諸篇之前,闕第五十一篇,...
...出自:战国诗人孟子的《孟子·尽心下》 原文如下: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赏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存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然《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 于此略录《内篇》之文,以见大概: “齧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
...其言魏牟、孔穿皆出列子后,不可信。然观其辞,亦足通知古之多异术也,读焉者慎取之而已矣。 ◇ 辩文子 《文子》书十二篇,其传曰老子弟子。其辞时有若可取,其指意皆本老子。然考其书,盖驳书也。其浑而类者少,窃取他书以合之者多。凡孟、管辈数家,皆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