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科大学和国立长寿医疗中心进行的联合调查发现,醒酒慢的男性与醒酒快的男性相比,患脑血栓的危险性高2倍。 据《日本经济新闻》22日报道,醒酒快慢由分解血液中甲醇的酶的活跃程度决定,而酶活跃程度、分解快慢又由基因控制。在日本,体内基因控制...
...今年27岁的王女士突患面部肌肉痉挛,近日在开颅治疗时却发现,致病“元凶”竟是一个米粒大小的脑膜肿瘤。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提醒,面部肌肉痉挛一般发病年龄都在40岁以后,年轻人“挤眉弄眼”要提防是颅内肿瘤作怪。 2007年初,在广东...
...青年人,小伙子 young one 他们现在已经找到十一个年轻人——十一个小家伙...
...(一)发病原因 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常合抱在一起,寄生在门静脉系统,主要在人体肠系膜下静脉内(图1)。存活时间约4~5年,但长者可达10年或以上。雌虫在肠壁黏膜下层末梢静脉内产卵,1条雌虫每天可产卵1000个左右。从粪便中排出的虫卵入水后...
...白血病病毒(HTLV),它是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在日本人T细胞白血病病人的血清中也发现抗HTLV结构蛋白的抗体。但目前尚未发现此类病毒与小儿白血病的明确关系。 2.化学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
...日本科学家新发现一种名为KPC的蛋白质会对癌细胞增殖产生影响,这项成果有望为开发新型抗癌制剂提供帮助。 据《朝日新闻》报道,科学家们在早先研究中发现,控制癌细胞增殖的p27蛋白质失去作用,会导致癌细胞不断增殖,p27主要被一种名为skp2...
...基因突变。不过他们还发现,即使人在出生时发生GH1基因突变,但如能获得足够营养,就可以抵销这种突变产生的副作用。 库珀说,尽管基因对人类骨骼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但基因突变带来的副作用仍可通过改善母体状况予以抵消,如加强孕妇营养、使孕妇不吸烟或少...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薛兴欢等在其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中发现,p27基因是乳腺癌的独立、有价值的预后因子——p27基因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p27低表达的患者。这一发现为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有研究...
...中的KLF6基因。结果发现,在17例前列腺肿瘤中KLF6等位基因其中之一发生丢失。而且,其中12例肿瘤显示另一等位基因出现突变。 研究人员指出,功能分析显示,体外野生型KLF6的加入可减少细胞的增殖,而突变的KLF6型并无此作用。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射频消融手术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手术成功率逐年提高,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昨天,一位5岁的北京男孩成为接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第500名儿童。这位患儿出生5个月时,就发现心跳过速,每分钟最高达...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