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笺谱序-出自集外集拾遗_【鲁迅全集】

...北平笺谱序〔1〕 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法人伯希和氏〔2〕从敦煌千佛洞〔3〕所得佛像印本,论者谓当刊于五代之末,而宋初施以采色,其先于日耳曼最初木刻者,尚几四百年。宋人刻本,则由今所见医书佛典,时有图形;或以...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682.html

_宋史

...表 宗室世系三 表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7800.html

外科精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痈疽备论第二 痈疽灸法论三 骑竹马灸法四 论隔蒜灸得效五 背疽肿漫寻头灸法六 蒜饼施用分其轻重七 灸法要论 痈疽灼艾痛痒论九 脑疽灸法十 痈疽既灸服药护脏腑论十一 马益卿先生痈疽论十二 痈疽叙论十三 素问良用要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kejingyao/index.html

方剂学的成就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手册作用,也便于医生和病人选购合适成药,在历代方书中,和剂局方实为继伤寒病论之后校医家选用最多影响最大的方书之一,其中所载有效方剂至今仍为临床常用。4、圣济总录,为北宋末年,宋徽宗诏令由政府组织医家历时七年广泛征集历代方书和民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84.htm

中医词典拼音D:篇_中医词典c~d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尻在尾骨下,锐与兑通,灵枢之锐疽即兑疽。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发于尻,名曰兑疽。”故知兑疽与锐疽属异名同病。然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则另有所指:“发于股阳,名曰兑疽,其状不甚变,而脓附骨。”疽之部位与性质均不同于前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1/167-2-8.html

中医词典拼音L:九篇_中医词典k~l~m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迟今数,昨滑今涩,但离于平素经常之脉,即名为离经矣。”离火廓眼的八廓名称之一。又名离廓、火廓。为八卦配自然界物质现象而命名。见于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详参火廓条。离魂症病名。神情不宁,感觉虚幻之。肝藏魂,如因肝虚邪袭,神魂离散则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4/191-2-9.html

隋唐五代药物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梁·阁弘景本草经集注共收载药物730,而新修本草所载药物已达850,其中新载入的药物就有115。其后陈藏器本草拾遗又拾取新修本草所遗药物680余味。药物来源、收集的品种以及所涉及的分布区域扩大而更加广泛了。除内地所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6.html

张仲景与伤寒病论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发热、伯冷、咳嗽等等以及病人的表情,还要按一下病人的脉搏,这一系列的症状称做为症候群,综合在一起的症候群,中医就称它为“”。通过对“”的仔细辨别,就可以讨论治疗,然后处方用药。这样的全过程,叫做“辨证论治”。 张仲景在伤寒病论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53.html

医者自医之医方_医医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长沙方,经唐、宋、金、元、明代、国朝各大名家着述,以及欧亚之儒门事亲,西医五广学汇编,英国产科诸书择其大要者,次阅之。其余如千金外台圣济总录证治准绳古今医统名医类案三因方之类,不过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iyi5690/291-6-1.html

序_中藏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下。自万应丸药方至末为一卷。失其中卷。审是真迹。后归张太史锦芳。其弟录稿赠余。又以嘉庆戊辰年。乞假南归。在吴门见周氏所藏元人写本。亦称赵书。具有上中下三卷。而缺论诊病必死候四十八。及察声色形决死法四十九。两篇。合前后二本。校勘明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huashizhongzangjing/161-3-0.html

共找到583,3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