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在儿科腹泻治疗中的作用获得广泛的循证医学证据。但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的黄志华教授日前强调说,临床应加强对益生菌安全性的认识。例如许多抗生素对益生菌有影响,合用时应慎重。 据黄志华介绍,目前,国内主要的...
...2001-10-24 09:24:33 (记者 关春芳)心脏疾病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心律失常是构成心脏疾患重要死因之一。在我国刚刚成功举办的第七届亚太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大会,汇聚了62个国家和地区近500名著名心脏病专家,代表了当今电生理...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科学家在与老年痴呆形成相关的淀粉样多肽(β-amyloidpeptide,Aβ)构象变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原子水平捕捉到Aβ在水溶液中从琢-螺旋到β-折叠的构象转变,并发现其原因是疏水C端四个甘氨酸的...
...方向,通过开展高水平、国际化的合作研究,达到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的目的。研究中心还将利用合作各方的有利条件,根据中药研究的特点,为培养中医药研究人才设计全新学习课程,加强中英之间人员的双向交流和培养。据介绍,研究中心将设立由中外专家共同...
...既能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又能与抗体发生特异结合,被称之为“完全抗原”。因此,单克隆抗体技术不单纯是制备某种动物(包括人)体内生化物质的抗体,它在植物学特别是中草药领域的研究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和空间。我国是世界上中草药最...
...经过近四个月的紧张筹备工作,我国质检系统首家检测实验室日前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实验室设有组织病理室、免疫细胞化学法实验室等。据了解,该实验室投入使用后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有关主管部门的部署,开展进出口动物疯牛病的检测任务、研究有关...
...日前,由四川大学遗传室张思仲教授和他领导的课题组成功克隆了两条名为TCP11、ZNF230的人类基因。这一成果意味着人类在解决男性不育问题上有了新的进展。 从1993年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以来,张思仲就一直从事与男性不育相关的基因研究。...
...药效组分新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完善中药的国家标准,现代中药的质量标准必须体现其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特征;调整现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不合理的机制和教育结构,尽快调整不合理的中药学科体系;加强中药专家队伍专业化建设和专业水平的...
...被忽视的靶点,不应将搜索靶点的范围局限在生物大分子上。他表示,尽管确定小分子靶点的技术还较少得到开发,但如果改变思路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能会给开发植物药类靶点药物打开另一扇大门。...
...光光束质量诊断等应用场合的国家发明专利,是我国在光束诊断和光学检验技术领域的又一项创新突破。 该项研究为中科院光电所领域前沿部署课题项目,目标在于开展波前探测技术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原有微透镜哈特曼传感器技术比较,本技术创新性地采用锯齿形相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