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的概念 第二节 中医养生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节 中医养生的地位和任务 第四节 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上古时期 第二节 先秦时期 第三节 汉唐时期 第四节 宋元时期 第五节 ...

http://qihuangzhishu.com/152/index.htm

内储说下六·韩非子

...六: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托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经一权借 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力多则内外为用,内外为用则人主壅。其说在老聃之言失鱼也。是以...

http://wenxue360.com/guji/3524.html

中医内科疾病症状要点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症状是疾病和/或证候的临床表现,是组成疾病和/或证候的临床要素,要进行辨证识病,必须从症状人手进行分析判断。内科疾病症状是研究和描述症状的基本病机,症状的临床特征所反应的病机差异性和与相关症状、体征、舌脉组合出现时所反应的病机,从而为...

http://qihuangzhishu.com/76/15.htm

脉(阴)_《脉诀汇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体象 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之为言,近于无也。仲景曰∶“瞥瞥如羹上肥。”状其软而无力也。“萦萦如蚕丝。”状其细而难见也。古人“似有若无,欲绝非绝”八字,真为脉传神。主病 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微者,心虚忧惕。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uehuibian/690-9-12.html

保健针、灸、按摩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按摩是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养生中的重要保健措施和方法。利用针、灸、按摩进行保健强身,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

http://qihuangzhishu.com/152/84.htm

鲁迅的语素养_【鲁迅全集】

...英文〉1文说:“他是反对英文的。在光绪戊戌(1897)年他最初考进水师学堂,也曾过英文,Question这字他当然是认识的,不久改进陆师附属的矿路学堂,便不学了,到了日本进了仙台医校之后改学德文,这才一直学习,利用了来译出好些的书。他深恶那...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215.html

绪论_《中医养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益寿,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2-0.html

一级药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_《药理学》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1.F=A/D×100%口服剂量(D)由于不能100%吸收及存在首关消除效应,能进入体循环的药量(A)只占D的一部分,这就是生物利用度(F)。药动计算时应采用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作为评比药物制剂质量的指标。生物利用度还包括吸收...

http://qihuangzhishu.com/951/29.htm

秋胡妇,贞心比古松。全诗赏析【古诗名句大全】

...出自:唐代李白的《湖边采莲妇》类型:人物原文如下: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 愿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http://wenxue360.com/mingju/4446.html

《脉辑要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著作。三卷。清·廖平评。刊于1853年。本书对《脉辑要》有“不背古而最实用”的好评,又有“不以脉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诊”的批评。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颇有个人识见。本书还将27脉的次序重新排列。现有《六译馆医学丛书》本、《中国医学大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7.htm

共找到92,3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