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理论的精髓。如果说到自身临床的感悟,那就是“临患务须辨证,施治贵在变通”。 一、临患认真辨证的必要性 我们都知道,辨证施治是中医有别于西医的特点之一,而临床如何辨证?怎样把辨证和施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确...
...未再复发,自觉一直良好。【按语】从祖国医学看,发热的原因,可归纳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在外感热病即伤寒病中,发热为主要见证之一。如太阳病多恶寒发热;阳明病多蒸蒸发热或潮热;少阳病为往来寒热;少阴病发热则有寒化热化之别,还有兼证及阳气渐复发热之异;...
...耗气伤血,都可导致气血两虚,冲任不足,不能载胎养胎,故使屡孕屡堕而为滑胎。[辨证论治]本病主要以滑胎及伴见的症状、、舌象、脉象作为辨证的依据。对某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可借助妇科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找出病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双卵双胎,但原因不明。因双胎中胎位不正发生率高,故破膜后脐带脱垂的发生率亦高于单胎。 早产是双胎新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最近Pons(1998)报道842例双胎的平均孕龄为36.2周,早产率达45.96%。围...
...脾胃论》,李杲撰,三卷,1249年成书,为其晚年之作,也是集中反映他学术理论的代表著作,刊行于李氏身后。现存主要版本有:《东垣十书》本,《四库全书》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影印本等。 全书由医论38篇,方论63篇组成,分上、中、下三卷。...
...阳明证不敢用承气、白虎等方,主张惟寒凉之撤热力始足以救阴,重视胃系温病,反对治胃用肺、撤热不力。总之陆九芝融合寒温主要在于治疗,认为伤寒方即足以治温病,伤寒温清两法分治寒温两疫亦甚合。柳宝诒主张外感应以六经为辨证的总纲。他对叶吴学派废六经的...
...学术思想,充实和发展燕京中医学派的文化底蕴和科技内涵。立足于传承、发扬和创新,促进和推动燕京中医学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四大名医学术基金会筹备组织。 孔伯华先生嫡孙、孔伯华医馆馆长孔令谦介绍,北京四大名医始于民国时期30年代,...
...论曰∶非节之气,伤于妊妇;热毒之气,侵损胞胎。遂有坠胎漏血,俱害子母之命也。升麻散治妊娠伤寒,骨节疼痛,壮热,不急治则胎落,升麻散。葱白(切,一升) 前胡 家葛根 石膏(各十分) 青黛(六分) 升麻(八分) 栀子仁(十二分)上 咀,以...
...对应,是经方长期临床以方证治病过程中产生的愈病理念。《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是讲方证对应,宋代高保衡、孙奇、林亿等在宋刻《伤寒论》序中写到:“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本草之经”,道明了《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伤寒论》一脉相承,即《...
...法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商鞅、韩非子和李斯,具体介绍如下: 一、商鞅 原名卫鞅,也叫公孙鞅,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早年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孙痤病死后,魏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后来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者,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通过秦孝公...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