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火者。忌补敛,燥热,诸药录后。宜降 苦寒,甘寒,咸寒,辛寒。苏子 橘红 黄连 山栀 麦门冬 炙甘草 石膏 知母 玄参 童便因寒者。忌破气,滞腻,苦寒,诸药录后。宜辛温发散。草豆蔻 橘红 益智 丁香 桂 白术 白蔻 吴萸 浓朴 香附 干姜...
...苏(廿八)胃痛呕逆.此属肝木侮土.进河间方.金铃子(二钱) 郁金(一钱) 小茴香(一钱五分) 炒延胡(一钱)制香附(一钱五分) 南楂炭(一钱五分) 青皮(一钱)□诸(四八)嗔怒动肝木.犯胃.为痛.为呕.为消渴.肢冷.脉沉微.是木不条达.制...
...灵脾肉桂酒主治脾肾两虚,脘腹冷痛,食欲不佳,腰酸体弱。 【来源】《普济方》 【配方】仙灵脾100克,陈橘皮15克,豉30克,连皮大腹槟榔3枚,黑豆皮、肉桂各30克,生姜3片,葱白(切)3根,黄酒1公斤。 【制法】将上药捣碎,以生白布袋盛,...
...水一钟半.煎数滚.贮瓶内.沉井底.待冷服之.瘴因食生冷而得.胃脘痛.吐泻胸膈不利.皆脾胃之寒也.寒淫于内.以辛热川羌.良姜.檀香.草蔻.丁香.附子.皆辛热之药.去寒温胃.甘草之甘.温以和中.大渴引饮者.心肺中有邪热.故冷冻饮料以导邪热下行也...
...综合性医书。三卷。金·李杲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276年。书名“兰室”取《素问灵兰秘典论》“藏灵兰之室”一语。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的价值。书中分述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眼耳鼻、内障眼、口齿咽喉、妇人、疮疡等21门病证。其中对...
...病证名。指脾经经气异常所产生的病证。《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
...证名。饮食不节所致的心痛。此处心痛,实为心口痛,即胃脘痛。证见脘腹胀闷疼痛,吞酸嗳腐,恶食。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医宗必读·心痛》:“食积则饱闷,噫气如败卵,得食则甚,香砂枳术丸加神曲、莪术。”《医学从众录·心痛》:“食痛,食积停滞...
...综合性医书。三卷。金·李杲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276年。书名“兰室”取《素问灵兰秘典论》“藏灵兰之室”一语。表示所载方论有珍藏的价值。书中分述饮食劳倦、中满腹胀、心腹痞、胃脘痛、眼耳鼻、内障眼、口齿咽喉、妇人、疮疡等21门病证。其中对...
...方药:苏梗10克,制山楂10克,神曲10克,谷芽15克,麦芽15~20克。水煎分2次服。 主治:胃脘痛。凡脘痛阵阵,伴有胀闷,时欲嗳气,嗳气则舒,舌苔薄腻,脉象细弦,属肝胃不和,余无兼证者,用之有效。 禁忌:凡胃痛见胃阴虚或肝阴(血)不足...
...1.痞满胃痛与痞满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胀满,痞满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痛以疼痛为主,痞满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者则无压痛。 2.心痛胃处腹中之上部,心居胸中之下部,正如《医学正传·胃脘痛》谓:“胃之上口,名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