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治咳喘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小青龙汤出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是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证的效方。本方由麻黄、白芍、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6味组成。哮喘辨证属寒实者(又名冷哮),首先可考虑用本方治疗。症见喘息气促,喉中有哮鸣声或水鸡声,咯痰色白清稀,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629.html

儿童用“成人” 家长花了冤枉钱_【中医宝典】

...种病同时住院,才可以共用一支。 医生介绍,目前,一些价钱昂贵的进口药已经有了儿童小剂量,但是一些中等价位的常用药却只有一个剂量。此外,医院在进时也都考虑到多数患者的使用情况,只有一个规格的常用剂量,这样儿童用药时就只能是按照实际用量,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078.html

逍遥丸的临床应用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逍遥丸出自《和剂局方》,是在张仲景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由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组成。功能舒肝健脾,养血调经。 主治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病症。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君...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671.html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手之三阴,从...

http://qihuangzhishu.com/44/56.htm

往来寒热如疟寒热_《医学摘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寒而热,热而寒,寒热相因不已,故名往来寒热,为少阳主证,宜小柴胡汤。寒热而有作止之常,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谓之疟,属杂病也。寒热而无作止之常,日三五发,谓之如疟,属太阳经未尽之表邪也,宜麻桂各半汤。若热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若有汗,...

http://qihuangzhishu.com/648/54.htm

寡妇寒热如疟方论_《妇人大全良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云∶有一师尼,患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或时自汗。是时疫气大行,医见寒热,作伤寒治之,大小柴胡汤杂进,数日病剧。余诊视之曰∶三部无寒邪脉,但厥阴肝脉弦长而上鱼际,宜服抑阴等。余制此方,治之愈。北柴胡 秦艽 黄芩(各半两) 生地黄(...

http://zhongyibaodian.com/furendaquanliangfang/621-11-4.html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生于颈项、腋下的寒热瘰疬之症,是什么气使它发生的呢? 岐伯说:这都是鼠瘘症,是寒热毒气留滞于经脉而不能排除所致。 黄帝问:这种病如何治除? 岐伯说:鼠瘘症的本部在内脏,其标部循经脉上出于颈项和腋下。如果毒气浮于经脉之中而尚未...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938.html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译文

...黄帝问岐伯说:生于颈项、腋下的寒热瘰疬之症,是什么气使它发生的呢? 岐伯说:这都是鼠瘘症,是寒热毒气留滞于经脉而不能排除所致。 黄帝问:这种病如何治除? 岐伯说:鼠瘘症的本部在内脏,其标部循经脉上出于颈项和腋下。如果毒气浮于经脉之中而尚未...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938.html

寒热_《证治准绳·幼科》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饮下,每服三丸如小豆,欲势缓,即按令扁。疾坚者加至十丸,皆以针刺作数孔,以行药力。小儿取积,丸如绿豆,治小儿吐逆尤效。此最下胸中烦及虚积。《婴孺》治小儿自下后得寒热,血结成癖气在左胁下,或寒饮,或冷食积聚气动,胸心留热,不下食饮,暗瘦。...

http://qihuangzhishu.com/494/465.htm

龙荣辑:规律生活是长寿关键_【中医宝典】

...,中午在食堂就餐后,饭后午睡1.5小时。晚饭后,听新闻、看报纸、笔耕著书。入睡前做做气功。我每日坚持居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三室一馆的生活规律,从不到热闹场所与人多嘈杂的地方,把全部精力倾注在中西医结合与方剂学研究上。生活的规律化使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075.html

共找到135,9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