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20克,丝瓜络10克,片姜黄10克,七剂药后咳减痛止。【按】:形瘦、脉细、舌红且干,为阴伤之象,张介宾有云,察形体之衰与不衰,知阴之伤与未伤。脉细主脏阴之亏,舌红且干为阴伤津乏之征,再结合素患结核,阴虚之体明矣,故用药专以养阴,兼以通络。...
...,故不可加入阴柔之药,若援引张介宾阴中求阳之例,加入熟地等补肾滋腻之药则误矣。故初诊,二诊皆不用之。水肿消退之后,以丸药善后调理则可用之。此间道理,细细揣摩,自可明之。...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现象及其属性对立双方的概括。 张介宾《类经 ·阴阳类》对阴阳含义有一高度的概括:“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一分为二可谓高度概括、抽象,揭示了阴阳最一般的规定性。...
...且能治风淫湿毒,寒热 疟,大便五日未圊,小溲数热,肺与大肠相表里,又与膀胱通气化。古人治暑证,每用生脉散者,以其有保肺清金之能也。病躯加受暑邪,恙经六日,两进清暑益气,辅正涤邪,形倦肤干,热仍 ,心烦口渴,溲数便闭。张介宾云∶干锅赤裂,润自...
...且能治风淫湿毒,寒热 疟,大便五日未圊,小溲数热,肺与大肠相表里,又与膀胱通气化。古人治暑证,每用生脉散者,以其有保肺清金之能也。病躯加受暑邪,恙经六日,两进清暑益气,辅正涤邪,形倦肤干,热仍 ,心烦口渴,溲数便闭。张介宾云∶干锅赤裂,润自...
...张景岳,(公元1563~1640年),即明嘉靖四十二年至崇祯十三年。一说约1555~1632年),又名张介宾,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因为他善用熟地,有人称他为“张熟地”,明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脉学和舌诊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于四诊的综合研究,亦有不少专著。 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之一的《四诊法》,内容虽偏重于切脉,但也详实地记述了五官、色脉、声诊、问病、辨舌等诊察方法。《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
...木火凌金则咳,乘胃则呕,上冲则头为要药。〔附〕一柴胡饮(张介宾《新方八阵》) 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须从凉散,宜此主之。柴胡(二三钱) 芍药...
...,根为下爻,梗为二爻,茎为三爻,枝为四爻,叶为五爻,花实为上爻。”所以植物作为药物,从爻位的高低,可知药性的升降浮沉。如牛膝之根应初爻,故能下达足胫;银花、菊花应上爻,能治头目之疾等。三、爻象与脏腑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医易》说:“以脏象...
...,反对完全依脉辨证。张三锡在《医学六要》中将李梃的48问,简化为26问,张介宾又简化为10问,编成《十向歌》,易记易行,为后世遵行。3、脉诊:明代脉学专著甚多,一些类书、全书、方书、本草、临床专科著作,也常兼及脉学。现存脉学著作有:吴昆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